我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观察之一

12月23日,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技术人员正在检验电子级化学品产品质量参数。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宇新 通讯员 李赟 摄

编者按:随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打响,化工领域成为重要战场。宜昌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如何在这个重要战场上扛起责任,在为国家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的同时,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历史的长河中,化工产业与宜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的推进,宜昌化工产业规模从居全省各市州同行业首位,占全省石化行业的1/3逐渐降至1/5,换来了产品由论“吨”卖向论“公斤”卖的跃迁,一批精细化工产品打破“卡脖子”技术封锁,站上了历史新舞台。

面向未来,当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处在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宜昌,如何依托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上游化工产品,进一步树立“上游”意识,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中展现新作为,成为新的课题。

路径在探索中明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在“卡脖子”技术上谋求突破,通过梳理上下游关联产品构建产业链,并以国际一流的化工园区为依托,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跃升。

放眼全球,寻求“点”的突破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突破口在哪?

答案,聚焦到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上。

放眼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频现“宜昌造”的身影——

兴发集团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次磷酸钠产销量全球第一, 磷系阻燃剂THPO生产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宜昌人福的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等全系列产品成为全球唯一,是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

然而,当国际竞争从企业单体竞争向全产业链竞争转变,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补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燕认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些产业或产业链要解决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问题;另一些产业则要实现从有到优、由优变强的高级化跨越。

作为地方一域,作为企业个体,让越来越多的产品向高、精、尖迈进,在产品“点”上寻求突破,成为当前的重要方向。

“宜昌放眼全球,在继续推进产业走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的同时,锚定国际化攀升目标不动摇。”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介绍,而走向国际化,离不开企业这个创新主体的强力支撑。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野扩展到国际最前沿,在积极为国家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作贡献的同时,在细分市场中把握机遇。

“我们正建设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微电子新材料,打造全球知名微电子新材料供应商。”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介绍。

服务全国,拉动“线”的延伸

“实现产业链延伸,就是在矿物转化为原材料的基础上,将材料转化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最终在新能源产业得以应用。”三峡大学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杨学林介绍。

这条线状的产业链,依托于宜昌资源储量和产业基础。

数据显示,宜昌境内已探明工业储量的矿产48种,其中有13种矿产全省第一。长期以来,依托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年发展积淀,一批产品走向全国,成为支撑。

据市经信部门统计,仅在磷化工领域,宜昌就有多项产品居行业领先。目前,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已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评为“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还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三宁化工联产6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占全国的4.4%、产量202.5万吨的合成氨产品,高附加值的2万吨/年无水氟化氢……构成了在煤、氟等化工领域的“闪光点”。

把这些行业有影响的“点”连成“线”,形成产业链,成为宜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正谋划构建以现代磷化工为龙头,碳一制造、硅基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石墨新材料相结合的产业体系。”丁庆荣说。

立足市域,推进“面”的展开

当一条条清晰的产业链路线图逐渐勾画,如何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中巩固“关改搬转治绿”成果?

市委、市政府就此进行专题安排,明确推动不同产业链深度耦合,高标准抓好枝江、宜都两个化工园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持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打造国家级示范园区。

“这两个世界一流的化工园建成后,将推动我市化工产业循环化、绿色化再上新台阶。”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辉庆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而推进产业链由“线”向“面”扩张,离不开新项目的引入,必须把好项目关,坚决防止装进篮子都是“菜”。

对此,市招商局局长陈华说,将重点招引强链、补链的项目。

这不只是一种设想和计划,而是付诸实施的举措。经过几个月多重筛选,将于近期开工近10家化工企业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宜昌聚焦高端化发展方向与我们相契合,同时已有的氯化工产品,是我们企业需求的上游产品,我们因此落户。”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国权在回顾落户选择时如此总结说。

同样拟在宜昌开工建设化工中间体项目的顺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如胜说:“宜昌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有扎实的化工产业基础,有丰富的原材料,有熟练的化工产业工人队伍,优势明显。”

一组数据支撑着这些企业家的判断。2018年,宜昌规模以上化工企业95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2%,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6.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1.5%。

市经信部门作出测算,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推进,预计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预计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精细化工占比达到50%以上。

沿着这条产业路径,以走向高级化的产业基础为底座,以迈向现代化的产业链为支架,将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新动能。(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鹏程 熊东华 何冠英 通讯员 赵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