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都远洋太古里夜景。成都日报 王若冰 提供
成都,从2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
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众多古迹在岁月深处沉淀为名胜。
历经沧桑,吐故纳新。
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这座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时尚范的韵味愈发浓厚。
迎着冬日的阳光,记者一行来到成都远洋太古里和艺术街区大川巷。“洋”与“土”、守与创、管与放的“辩证法”,正在加快推进城市的有机更新。
“洋”与“土”
耍,极富内涵的成都话之一。
成都,哪些地方值得耍一耍?
锦里、宽窄巷子……屈指数下来,马上就是“远洋太古里”吧!
远洋太古里,千年古寺——大慈寺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占地106亩、投资100亿元。
如今,已成为当地人心中推荐“打卡”的“标配”,甚至入选官方旅游地标榜单。
11月29日,记者一行走进这片商业中心。开放式街区,低密度独栋建筑,川西风格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寓时尚于“古里”。
身边,爱马仕、卡地亚等21个国际一线品牌林立。步移景换,不时与大慈寺、广东会馆、字库塔等古建筑“偶遇”,似乎瞬间穿越千年。
古典韵味与现代时尚碰撞交汇,“寺”与“市”毗邻共融。远洋太古里,散发出超高人气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太古里新引入8 家全球首店或全国首店,举办全球同步首发活动13 场次,多个店的销量位居全球、全国第一。
太古里,何以成为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成为街拍聚集地、潮流打卡点和网红街区?太古里的回答是,正确处理“洋”与“土”的关系。
“旧城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带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保留属于成都人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连接。”太古里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张翰文说。
她告诉记者,在动工之初,投资商远洋集团就不惜以更高成本修缮大慈寺外围,保育和活化六处保留建筑及院落。在建设上,为了减少高楼大厦带给人们的逼仄感,企业放弃可能产生更高商业价值的封闭式高层综合体,以低密度、低高度的中式建筑为主。
而6座古建筑也并非“独自芬芳”,而是进行了保护性利用:广东会馆修缮后作为公共展览和活动场地,笔帖室修缮后作为博舍酒店的入口……古建筑焕发新生机。
今天的太古里,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开业至今,太古里实现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2018年实现销售额56亿元,全口径税收3.1亿元,节假日日均客流超21万人次。
守与创
1月改造,6月开街。
从“快递一条街”,到全国首个原创画廊艺术街区。
成都大川巷,用“蝶变”演绎着守与创的故事。
12月1日,锦江西岸,大府河、南河交汇处,记者见到了“大川巷”。
穿过复古牌坊,金色钢筋“脚手架”上,西洋镜、老照片、方言释义等元素,娓娓道来老成都文化。
抽拉小抽屉,磁带、铅笔盒、连环画等旧物,瞬间把记忆拉回儿时。
再往前,一排古色古香的店铺渐现眼前。130米长的街区尽头,成都东门城墙遗址掩映在丛林之间。
“以老街区为基础,结合川西民居风格设计,尽可能保留老成都文化元素,传递城市生活的碎片记忆。”域上和美集团全程负责街区创意策划、建设实施、运营管理和品牌推广,副总裁吴伟说,街巷形态再造不是推翻原有风貌,而是让它重现生机。
大川巷,以艺术之名唤醒沉睡街巷。
263位海内外艺术家的画作,在大川巷店面陈列售卖,售价在几百到几十万元不等,既可欣赏也可交易。
酒吧、咖啡店、手作器皿店等“自带流量”的店铺,插花式布局于街区中。泥塑、皮雕、潮玩手作、进口的英文原版漫画和不定期的线下交流活动,与原创画廊形成连续关联、动静结合的艺术消费生态。
“喝咖啡时赏画买画,成为大川巷的独有现象。”吴伟说,从“居庙堂之高”到走入大街小巷,无阶层、零距离的艺术消费,正用温度和活力提升着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曾经,这里是有名的“快递一条街”,集合了近十家快递公司,几乎占了半条街,另外半条街则是盲人按摩、苍蝇馆子。
载货三轮车占据车道,快递满地堆放,小区居民进出不方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2018年底,随着“夜游锦江”项目的深化落实,大川巷开始了蝶变之路,营造出集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教育、艺术品交易及衍生品开发“五位一体”的原创艺术空间。
开街半年以来,大川巷迎来游客18万人次,实现产值3200万元。
管与放
从太古里到大川巷,车程不足10分钟。
府河由北向南将两地连点成线,一动一静,遥相呼应。
但风格迥异的两地,却蕴含着一个相同的城市有机更新“秘密”——管与放的辩证法。
高空俯望太古里,典型的川西民居与原东糠市街相差无异。相对于周边商圈普遍高楼林立的形态,“低密度”“高开放”的太古里“特立独行”背后,是政府的信任与“站岗”。
张翰文介绍,远洋集团接手太古里规划建设,源于当地政府主动抛出的橄榄枝。但从规划到建设,政府只“插手”了一次:即要求划定建筑限高红线,最大限度保护好历史建筑。随后的开发、营运,完全交由企业和市场。
在大川巷的建设上,记者了解到,合江亭街道选择了快速提升的方案,通过统一回租商铺,再经评估转让给引进的企业营运。
“政府做的是服务,商业化逻辑要交给市场去做。”锦江区合江亭街道负责人说,后续业态衍生、创新消费场景上政府“不插手”,才能让市场大胆创新,切入微观群体,感知民众需求。
“运用市场机制才能解决街区可持续经营问题。”吴伟表示,商业化逻辑让街区更具可持续的造血能力和吸引力。
域上和美与入驻商户,在利益上形成命运共同体。吴伟告诉记者,入驻商户与域上和美是联营关系,商户不交房租,每个月从营业额中按一定的比例提成上交公司。
共建共治才能共享。大川巷的有机更新,让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也得到了实惠。仅房屋租金,现在已经翻番了。
大川巷艺术街区由大川巷、大安正街、青莲上街三条街巷构成,肌理形状刚好如同圆周率“π”,由此得名“派叁”。
“取其生生不息、创意无限之意。”吴伟满怀信心地说,大川巷,未来潜力无限。(三峡日报成都特派记者 刘紫荣 王莹 田小春)
●成都说
“艺术街区”大有可为
“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找准艺术“小切口”,推动街区“大变样”。这是全国首条以原创画品为主题的大川巷·派叁原创画廊艺术街区,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其前身为快递一条街,短短130米聚集了近十家快递公司,管理难度很大。2018年底,随着“夜游锦江”项目的深化落实,大川巷开始了蝶变之路。今年6月2日开街运营,其核心目标是致力于营造集艺术创作、艺术展览、艺术教育、艺术品交易及衍生品开发“五位一体”的原创艺术空间,及聚合酒吧、咖啡、轻食、手作、动漫等业态为一体的魅力文艺空间。
创意点亮生活,艺术扮靓成都。街区已签约两名多名艺术家,建立多家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及艺术交流活动将不断丰富大川巷的艺术业态与艺术生活,引领成都夜间经济模式,真正打造“普通人买得起、年轻人留得住、外地(国)人喜欢逛”的国际时尚青年文化街区。
“艺术街区”,大有可为。要以独一无二的城市文态,彰显城市的人文价值;以营造全新的消费场景,彰显城市的经济价值;以充满地方特色的街区风貌,彰显城市美学价值;以倡导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彰显城市的生活价值;以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彰显艺术惠民魅力。(域上和美集团副总裁 吴伟)
●宜昌说
文化“活”起来 旧城“新”起来
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在推进城市的有机更新中,历史文化都是其重要内核。小到不同建筑风格的相互衔接,大到不同城市片区的相互映衬,都能看到历史文化传承的痕迹。这对于已经建城2400多年,还有大量旧城改造任务的宜昌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回顾宜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尽管有些已在千年的风雨激荡和战火硝烟中,成为了遥远的记忆。但屈原文化、三国文化及近现代的抗战文化等文化印记,依旧深深刻写在城市的街角。因此,活化利用好这些沉睡在城市街角的文化资源,便成为推进旧城改造的重要内容,让旧城在“活”起来的文化中“新”起来。
具体来说,应突出城市特质,立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做好风貌规划,让不同操作路径下的旧城更新,能够一脉相承沿袭下去,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应紧跟时代特色,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照搬照抄,将先进地区可学可鉴的城市建设成果吸收到宜昌的旧城更新之中,确保城市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应把握个性特色,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山水等元素内嵌在旧城更新之中,建设生活性城市、成就高品质生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夏文翰)
●记者说
有情怀 方致远
远洋太古里,商业街区中有文化味。锦江大川巷,艺术街区中有经济流。
鲜活的事实表明,有情怀,方致远。
一人如此。一城,亦如此。
记者在远洋太古里看到,来耍的人特别多。游客乎,“购”客乎,难分清。而在大川巷,艺术名家和作品,“雅”进市井生活。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热闹的“快递一条街”。
在成都,我们体味到,“耍”的是钱,也是文化;刷的是卡,更是情怀。
由此想到,各地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如何“改”出一个有情怀的未来,值得深思和探索。
动中取静,是一种情怀,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毕竟,一味求动,城市生活会过热,会乏味。
动中如何取静,是一门发展的艺术。破解这一难题,办法在市场。
记者采访中得知,大川巷成功“变形”的秘密在于,政府充分做好前期工作,整体打包给公司运营,在后续业态衍生、创新消费场景上却遵循“不插手”原则。“不插手”也是动中取静。
静水,方流深。情怀,必致远。(三峡日报成都采访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