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 蜀都味

“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11月中下旬,宜昌市党政代表团以“流动党校”的形式,赴重庆、成都学习考察,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部大地的生动实践。为更好地将两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宜昌实际相结合,根据市委要求,三峡日报组织两个报道组,前往成渝两地深入采访,今起推出“西学成渝探新路”系列组合报道,以期帮助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谋新局、闯新路、启新篇,奋力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

图为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掠影。成都日报 王若冰 提供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憧憬的“锦绣天府、理想家园”繁华图景,在今天的成都,昼夜景不同,驱车看不尽。

这些现代盛景,呈现于同一底色——公园城市。

是的,在中国,群山环绕的“天府之国”中,成都正加快建设“公园城市”。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一年多来,成都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努力在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初冬时节,三峡日报记者深入蜀地,探访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智慧”。

规划国际范

“最强大脑”支撑公园城市建设

绿色,依然是蓉城初冬的味道。

桂溪生态公园。大片绿,点缀其间。穿行公园,不时偶遇跑步者、骑行人、嬉戏童,满脸闲适和惬意。

1400余亩的桂溪生态公园,只是成都天府绿道中锦城绿道的一个点位。

成都大气魄,规划建设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一年多来,已累计建成3355公里,犹如绵延互通的“血管”,穿越城市乡村,连起湿地公园,勾勒贯穿起这座公园城市的绿色动脉。

时光回溯至一年前。面对公园城市建设,这一对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课题,成都的压力与机遇并存。

但成都,看到的是更多的机遇。没有经验,就让自己成为经验。缺少范本,就让自己变成范本。

在城市治理创新的试验场,成都站得高、想得深、谋得远,制定的第一部规划就将建设公园城市的长镜头拉向未来30年——

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018年,公园城市建设的元年。这一年,全球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兴隆湖畔挂牌成立,组建公园城市研究智库,与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研究机构进行战略合作。

记者了解到,这一会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的超级智囊团,围绕公园城市理论内涵、城市形态、生态价值、消费场景、品牌价值等各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最强大脑”支持。

高站位,国际范,是成都公园城市战略规划、建设的显著特点。

成都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经验,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科学编制《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天府绿道总体规划》《锦江公园总体规划》《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等专项规划、导则,形成“1+N”公园城市规划体系,精准标定城市成长坐标。

今年4月22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主题论坛在成都举办,成都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代表、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出席会议致辞、演讲。顶级“智囊”论道交流,形成公园城市《成都共识》。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园+城市’,它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城市能让居民生活更美好这一长远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说。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 “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成都正吸纳“全球智慧”,向公园城市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境界迈进。

今年以来,成都建成各级绿道537公里,沿绿道串联生态区55个、绿带155个、公园139个、小游园323个、微绿地380个,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加快形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发展高质量

新业态拓展公园城市价值

摊开成都天府绿道建设规划图,1.4万平方公里市域面积下,规划长度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交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生态网。目之所及,宜人之绿环绕。

如此,只是为“锦官城”锦上添花吗?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

“释放生态价值,激活经济价值。”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绿道建设管理处处长吴本虹看来,公园城市要真正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就要在不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的同时,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换的绿色发展路径。

上周,吴本虹体验了江滩公园刚新建的无人驾驶汽车游园项目,对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这个刚刚完成升级改造不久的智能化复合型公园,在他眼中是“公园+”“绿道+”战略成功落地的生动剪影。

和普通的城市绿化公园大有不同,改造后的江滩公园植入了各类智能体育设施、无人超市、文创咖啡馆等一系列商业项目。

“全川最大的沙滩+无边界游泳池”“王者荣耀主题跑道”“西部最大的碗池滑板运动场”等新潮业态,引爆江滩公园所在的城南,成为市民、游客网红“打卡”新地标。

在释放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新路径探索中,成都创造性地将绿道作为融合文、体、旅、商、农,发展绿道经济的载体,积极构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功能配套,植入高品质旅游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然而,转化生态价值,并不意味着培育业态就能随心所欲。记者了解到,成都各地在招商引资和创建市场主体中,坚持商业个体属性特质契合公园绿道建设定位,让业态与公园既“气质相符”又“性格相近”,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桂溪生态公园围绕运动休闲、生活美学、场景体验、跨界新零售等业态进行招商,重点打造“潮流文化”主题园,建设旱雪场地、极限运动场地等;

中和湿地关注科普文创、生态餐饮等业态,聚焦“国际买手集合中心&国际川菜文化聚集区”,规划打造数娱港湾特色小镇、西南地区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群、数码文创主题园区等;

锦江公园打造猛追湾望平坊、东门码头、大川巷等引领性项目,推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等6大夜游产品,营造“夜间经济”“文艺特色街区”等彰显国际潮流的消费场景。

漫步成都,一座公园就是一本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教科书。今年10月,成都首店经济公园商业对接大会在成都举行,18个品牌与锦城绿道、锦江绿道、熊猫绿道等成都公园商业项目签约,其中首店品牌超过60%。

国际范儿,蜀都味儿,弥漫绿道经济的答卷。今年新建赏花点位21处,累计栽植芙蓉60万株,正努力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21个市州联合举办“天府春花节”,实现花卉销售金额5000万元。

生活高品质

“人城产”提升公园城市温度

“城,所以盛民也。”

城市的核心是人。

11月25日,“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揭晓,成都位居榜首。这是成都第12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1次蝉联冠军。

幸福,重要源泉之一是高品质的生活。

披着冬日暖阳,从成都锦城湖出发,沿锦城绿道一路向东。湖中道、浅丘道、湿地道、林荫道……锦城绿道通过多座跨线桥梁实现全域无缝连接,景观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成为成都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用海绵制笔,以湖水为墨,视大地为纸,习字健体。桂溪生态公园绿道上,84岁的市民邱先生,正享受着园人合一的幸福。

爱听广播的他,对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并不陌生。邱先生告诉记者,“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城市也隔得不远,这才是生活。”

昔日,“产城人”是城市发展逻辑。而今,成都踏上了“人城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每隔50米都有休息座椅,多个公厕掩映林间,跨线桥让绿道避开公路打扰,川菜馆、咖啡店入驻。记者发现,公园绿道中间三色指引线也富有人情味:黄线指引文化设施,蓝线指引游览设施,而绿线指引的则是体育设施。

绿道还可以“智慧”起来。来到锦江绿道上的江滩公园,手机扫码就可以启动电竞足球场、体验光感攀岩,还可以跟随无人驾驶车游览公园。

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成都开启城市环境整治大幕。今年以来,成都中心城区完成“拆墙透绿”点位149个,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8.6万平方米。加快“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设,新打造市政公园32个,小游园、微绿地147个。

整个成都,绿道正串连起“相当于10个巴黎”的绿化设施。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闵希莹评价说,这些“小而美”的城市绿地和公园,让城市更有“温度”。

家在园中,市民满是获得感。今年4月,24岁的胡松和朋友一起开设了足球、篮球运动馆,地点就在桂溪公园里。胡松告诉记者,截至10月底,已经有100多万人次来这里健身消费。在公园中亲近自然、享受运动,成为成都人乐享生活的新时尚。

在成都所辖农村,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公园城市建设的红利。成都将打造30个特色镇,107个精品林盘,精彩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11月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公园城市与成都城市品牌价值》显示,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推进,整座城市的公园气质越来越浓郁,“我们的城市是公园”正成为市民心声。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巨幅新时代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在蜀都大地徐徐展开。(三峡日报成都特派记者 刘紫荣 王莹 田小春)

●记者说

善赋生态“+”价值

一场“春花节”,销售花卉5000万元。

551场“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文体活动,吸引观众590万人次。

这些看似“不可能”,成都“挑战”均成功。

正可谓,成都,都成!

更让人感佩的是,这些纪录诞生在公园里、绿道间。

初冬时节,记者一行走进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千处体育场所,多家花卉门店,散布树林花草间。不出50米,就能找到休息座椅。健步跑道旁的火锅店,为桂溪、公园的生态,“+”了几许令人向往的川辣味。

只有想不到,没有干不成。记者发现,生态“+”,让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更富高质量。

一谓“绿道+”。“+”出猛追湾望平坊等引领性项目,“+”兴江家艺苑等380个新经济场景。

二谓“公园+”。“+”热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新场景,“+”活社会资本103亿元,“+”爆网红打卡地300处。

三谓“森林+”。“+”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文创、森林教育等新业态,“+”获林业总产值440亿元。

善赋生态“+”价值,既是一种创造性转化,也是一种创造性落实。一言以蔽之,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成都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展望明日,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动能的汇聚,生态“+”将成为蓉城冠顶的明珠。

记者走进成都时,恰逢其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期待,未来蜀都,美丽宜居的幸福感更强。

高颜值,成都!

国际范,都成!

(三峡日报成都采访组)

●成都说

坚持创意设计 彰显成都特色

绿道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两年,绿道工作主要在提质上下功夫,从“创意设计推陈出新、功能复合筑景成势、形态呈现结网成链、价值实现宜人兴城”四个维度加快破题,推进生态价值加速转化,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比如绿道设计,要坚持创意设计、彰显成都特色。坚持“先策划后规划,不设计不建设”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引进国际一流水准的团队参与绿道创意设计。借鉴北京世园会先进做法,在绿道建设中做到高颜值、国际范、生活味、归属感。对接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开展建筑、桥梁形态、标志景点、文化创意等专项设计。加强标志(网红)景点打造、诗意美学运用、文化故事赋予等工作,提高传播力,树立绿道品牌。(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绿道建设管理处处长 吴本虹)

●宜昌说

从“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

深入学习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经验,园林建管工作重点要实现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的转变。要结合对宜昌景观资源的全面认识和《宜昌市2050总体规划》思路,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公园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具体来说,实施“绿覆盖”,就是抓好长江岸线复绿,结合城区山体生态修复,改造林相,提升林分质量,实现城区山体应绿净绿、可观可游;提升“花盛开”,就是不断提升花园城市建设内容和品质,创新建设方式,加大本地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的应用,让花园无处不在、处处成景;启动“串起来”,把保护修复的29处山体串起来,把41个城市公园连起来,乃至把市域范围内的80个自然保护地网进来;有机“融进来”,就是探索利用闲置地建设街心花园、街区小品和微公园,加大在建和新建公园内地下停车场、夜光步道、灯光球场、咖啡厅和茶室等文、体、旅、商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 刘新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