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变形记

提起邓烈云,那可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小河村的“名人”:日上三竿不起床,精打细扮四处逛。父母在世时就万般疼爱,后来兄嫂“接班”照料,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手不染尘、脚不沾泥。

2014年,土墙烂房,孤身生活又无收入来源,邓烈云成了贫困户。去年,告别危房,新安置房窗明几净,水电不愁大路宽,邓烈云感到生活又有了“倚靠”。

今年春上,邓烈云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治疗,出院第一时间就是带着病历到村委会申请临时救助。“住了几天医院,生活费都没有,自己还出了几百块钱的门槛费。”邓烈云把手中单据往桌上一放,说道,“这次村里一定要帮我。”村里干部一看出院结算单——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后自费251.43元,一致拒绝了邓烈云的要求:“这申请不予通过,你必须靠自己劳动挣生活费。”

“受挫”后的邓烈云不甘心,今年5月,他又向村里申请低保政策。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组成的收入核查专班上了门。一算账,邓烈云今年前5月收入600元,还找侄儿借了6000元。这下大伙犯了愁:邓烈云无病无残,“懒汉”评上了低保,这难平民心、民意,也不符合兜底政策。

“政策不养懒汉。”干部们再次意见一致,邓烈云的低保申请没有通过评议。但治病要治根,从6月6日起,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组成教育专班,每周两次上门做邓烈云的思想工作。

“现在产业奖补政策好,种茶都能两头拿钱。再说,你可以搞木本水果嘛。”“你有一手制茶的手艺,不能浪费啊。”“你看,安置房这么舒服,房前屋后你自己也要动手收拾干净整洁”……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并带着邓烈云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疏通排水沟、收拾屋内杂物。

三番五次上门,“话里话外”交心谈心,邓烈云渐渐有了触动。打铁趁热,专班干部又找到邓烈云的本家兄弟——开茶厂的兄长赵定明,商定让邓烈云到茶厂务工。

“亲兄弟,明算账。你制一斤干茶,我给你提成0.5元。”赵定明给邓烈云鼓劲,“村里为了你的事情,我们两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这次来做事就下定决心,好好干!”从那以后,每天下午,邓烈云再也没有关门睡大觉了,而是在制茶车间运煤、生火、晾鲜叶、制茶、筛选……认认真真干了两个月,收入超过9000元。

“茶季虽然结束了,但我不能回到以前的生活。您看还有什么做事的地方,帮忙打听一下。”10月15日,邓烈云又找到村委会,笑着对村党支部书记张莉君说,“我还想明年种板栗,能不能帮忙联系树苗?”

眼下,邓烈云正在小河村中药材合作社清洗天麻。过段时间,还要到村硬化公路的工地上帮忙管护路面,忙得俨然又成了村里的“名人”。(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宋志豪 通讯员 杨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