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3时,在城区东山隧道,3名市政人员正忙着把非机动车道出入口的路墩调整、移除,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委动员全体市政人员深入辖区巡查,查缺补漏。在得知东山隧道非机动车道进出口路墩设置间距较窄,对普通非机动车进出造成不便后,市城管委决定立行立改,按照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的标准,将路墩间距调整到1米以上。
“过去我们设立路墩,是为了限制载货电动车通行,防止隧道内部设施被剐蹭损坏,让自己工作简单点。现在移除防撞墩,是为了还路于民,让市民通行更方便、更安全点。”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10月上旬,市城管委组织市政部门对城区人行道上的防撞桩贴上黄色反光膜,让市民“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剐蹭绊倒了”。此举也是缘于市民一条小小的留言:“城区发生多起夜间老人出行被防撞桩绊倒事件,建议为城区人行道防撞桩设置醒目反光标识。”
“请即刻安排人员对辖区内的防撞桩进行全面排摸,排摸工作不局限于数量的清点,桩上的污渍也要擦洗干净。同时,统一安装宽度为5厘米的黄色反光标识。”在收到留言后,市城管委立刻召集各区城管局、高新区综合执法局、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处、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开会讨论,制定出整改时间表。
截至10月30日,城区已有210条道路31374个防撞桩张贴了反光标识,覆盖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夷陵区、猇亭区和宜昌高新区。
地下井盖也是涉及民生的市政重点工作之一。在海关后路和港窑路,有群众反映下暴雨时地下井盖容易被雨水顶起冲走,窨井“黑洞”对行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列入宜昌市“为民服务解难题”责任清单。市城管委迅速行动,不仅对海关后路和港窑路,还对运河路等存在隐患的8个井盖安装了防坠网,消除隐患,为市民安全出行负责。
在推进整改工作中,市城管委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用“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市政设施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共摸底排查市政设施类7个问题,涵盖了防撞桩无反光标识、道路施工围挡不规范、部分道路降雨时易积水、东山隧道风机噪声过大、三江桥伸缩缝钢板异响等。经过整改,其中6个问题已初步整改到位,剩余问题也已排出计划尽快予以解决。(三峡日报记者齐小宇、通讯员汪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