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不鼓励东部从中西部、东北高校引进人才

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向媒体介绍了2016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在吹风会上回答媒体记者关于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时介绍,2016年教育部共发布新教育政策81项,绝大部分在政策形成过程中都得益于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

沈晓明表示,两种情况值得介绍,一种是在一些大的政策、框架性文件当中,如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现代化2030、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都吸收了历年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第二种情况,有的教育政策直接是由于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推动的。他举例,近些年西部地区的一些代表委员多次提出,东部地区的一些高校凭借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频频将西部地区高校的一些学术尖子、教学骨干挖到东部条件较好的高校。大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孔雀东南飞”。教育部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对西部高校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还把人才价格不合理地越炒越高,把办学成本不合理地越炒越高,使一部分高校教师队伍军心涣散,长期下去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沈晓明介绍,2017年初,教育部出台了规范高校教师流动的文件,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他说,我们知道这种不鼓励是权宜之计,但是我们认为当下对稳定教师队伍是有帮助的。这个政策就是因为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直接促成的。这是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过程中一个很好的案例。

链接:人才东南“飞”长期困扰西部高校

又到一年高校毕业季,对于西部高等院校来说,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又成为学校的难题。人才流失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高校的发展。大量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纷纷离开西部高校,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东南部城市就业,“孔雀东南飞”成为非常严重的教育问题。

高水平人才不断被“挖”走

“很自豪地说,今年兰州大学培养的博士生有60%以上留在了本校工作。”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恒滨告诉记者。对于一所多年来,受人才流失困扰的西部高校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意味着兰州大学已经基本扭转了人才流失的尴尬处境。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所地处甘肃的高校,也同西部地区的其它高校一样,饱受人才流失之苦。兰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希隆告诉记者,当时的历史系出走了多名教授,多被广州一所知名大学“挖”走。该校正是以这几名教授为班底组建了自己的历史系,被“挖”走的两名兰大教授,先后担任该系系主任。

兰州大学现任党委书记王寒松非常痛心地向记者叙述当年学校被“挖”人的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其他高校的人来到我们学校,住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宾馆里,点名要"挖"我们的人,给我们带来了很严重的人才流失后果。”

据了解,在那段时间里,兰州大学每年会失去十几、甚至几十名教授、副教授和青年教师。

兰大领导曾称,“兰州大学所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兰州大学老教授均认为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出现人才流失现象的不仅仅是兰州大学,这几乎是所有西部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甚至西安的众多高校,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只是兰州大学作为一所积淀深厚的学校,又因地理位置更加偏远,相对更加典型而已。

数据显示,很长一段时间内,西部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

此外,西部一些高校甚至很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博士生,一度有超过80%的博士被东部地区“挖”走。

机制保守、死板是“通病”

兰州大学一位文科院系的老师,教学水平很好,也很受学生欢迎,他本人也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在职称评定方面,学校规章制度比较死板,很难晋升为副教授。与此同时,中部的一所高校愿意破格将其提拔为副教授,同时在住房、科研经费方面给他提供优越的条件,最终这位年轻老师还是离开了兰大。

在分析西部大学为何会出现人才流失问题时,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涂永强告诉记者,学校所处地区经济欠发达、学校的待遇上不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王寒松看来,东部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有条件给出好待遇,“挖”走了更多西部高校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不可避免。

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的扩招,也让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大,更多西部高校的人才被陆续“挖”走,人才流失现象更加严重。

“东部沿海地区,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外部环境也比较宽松,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发挥才能的空间更大,他们也更愿意到那里去发展。”兰州大学新闻系首任系主任刘树田教授说。

在一些教授看来,除了待遇问题,西部高校在人才使用的机制方面相对保守、死板,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些人才的作用,导致一些人才难以充分发挥才能,被迫离开。而这也是西部大部分高校难以充分留住人才的“通病”。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曾用“大楼”和“大师”论西部高校遭遇的尴尬局面。刘基说,西北的高等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可是大楼好盖,大师却难求。

条件越艰苦反而获得的支持越少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

一句话点出了高校教师人才的重要性。

如何解决人才难留问题?这成为摆在西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挽留人才、引进人才方面,兰州大学努力改变原来的状况,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是兰大最近几年以来留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

引进学科带头人,带来一个团队,培养一个梯队,这种模式被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认为是兰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基础。目前在大气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多个院系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人才格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院长黄建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本身来说,兰州大学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是要依靠事业留人。”

“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人才流失,但这并没有击垮我们。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东部高校来"挖"我们优秀的专家,并给出好待遇,但是这些人出于感情和事业考虑,没有走,很令人感动。”王寒松说。

涂永强院士认为,其实,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国家需要给予西部院校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最好能够采取差别工资制度,西部越艰苦的地方应该获得更多的投入和支持,老师也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待遇。目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条件越艰苦反而获得的支持越少,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留住人才。

周绪红虽然称自己并非一个强调困难的人,但他仍认为,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的投入整体不够。“我曾经经常去一些中东部高校调研,他们的住房等生活问题早已经不是大问题,而我还要想办法解决我们学校老师的基本生活问题,毕竟历史欠账太多了。”周绪红说。(来源:工人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