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考卷写担当——宜昌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观察(上)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通讯员 赵巍

2016年,宜昌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例为18.6%;如今,宜昌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例达33%。

变化背后,留下的是宜昌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坚毅步履,彰显的是宜昌建设生态长江的历史担当。

探路

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考卷铺在沿江各城面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决断:“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宜昌扛旗,当年11月,关停了地处沿江1公里“红线”范围内的田田化工。

确定要拿第一支柱产业开刀?粗略计算,关闭、清理、转移、搬迁化工企业,仅宜都市就会损失近70亿元。

生态环保是一道必答题,不是选择题。

宜昌坚定前行,2017年初,成立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组,探访上海、江苏、河北、云南、贵州等地,为化工“老火车”跑出“加速度”寻找良方。

8月,省委省政府对“化工围江”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只争朝夕!8月8日,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吹响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结号。8月12日至16日,市领导带队考察唐山、南京,对接一流专家团队,寻求技术支持。

28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与宜昌结缘,计划用3年时间,助推宜昌化工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充分借鉴外地经验,深度结合本地实际,很快,《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等“宜昌版”指导性文件相继出炉。

这一份份“红字头”,清晰了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更昭示了宜昌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关改搬转”沿江134家化工企业,不断增强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引擎。

布局

谋定后动。宜昌注入“两山”理念,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长江岸线在留白。距离长江1170米的湖北香溪化工被拆除;长江沿线区域兴瑞第一热电厂烟囱轰然倒下。

落后产能在淘汰。宜都大丰收复合肥公司停止生产复合肥,转型为商贸企业;湖北柳树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拆除化工装置,向旅游业进军。

准入门槛在提高。投资20亿元的化肥项目,因大气环境容量不达标被放弃;投资14亿元的高塔复合肥项目,因不符合产业政策被搁置……

腾退的能源、环境空间,将填充到专业、高效的化工园区。

对宜昌姚家港化工园、湖北宜都化工园,宜昌围绕全市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布局转移目的地目标,进行“错位”优化。

其中,宜昌姚家港化工园,以三宁化工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打造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精细化工和高端农用化工为两翼的绿色循环化工园;

湖北宜都化工园,引入宜都宜化、楚星等化工企业,打造基础磷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为主体,化工建材、能源以及配套物流园为重要辅助的生态型产业集群。

对其他化工园,宜昌在评估环境承载能力、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等基础上,进行分类整治。

在猇亭化工园,猇亭区建成5.2万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处理猇亭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B标准的中水,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在兴山白沙河化工园,兴发集团组建攻关小组,耗时两年研发出黄磷电炉淬渣系统,不仅使黄磷尾气全部净化回收,还为燃烧、烘干等提供了原材料……

推进

“搬”,不是生产装置的物理位移,还要顺势“转”。

宜昌用贴心服务,打通企业“搬”的痛难点。

新洋丰公司为搬迁入园,谋划了年产75万吨磷酸铵和聚磷酸铵的新项目。

前期踏勘发现,项目因耕地占补指标问题无法征收土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组织专班进行会商,从市级耕地占补平衡库中协调解决宜都耕地指标问题,成功破解用地瓶颈。

“千名干部进千企”“进企业 解难题”……一个又一个服务活动,让更多技术难题、人才问题、资金困局等得到解决。

宜昌用金融杠杆,调动企业“转”的积极性。

2018年,宜昌设立了10亿元引导资金、5亿元搬迁入园专项资金,实施了2400亿元工业技改3年行动计划,引导支持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

各县市区也在行动。宜都市落实工业技改扶持资金9300万元,实施高端高浓度磷铵产品升级、煤气化节能技改等项目;枝江市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环保提标、资源循环利用等。

多措并举,宜昌高端、绿色的新动能得到不断填充。华阳化工启动的年产1.5万吨紫外线吸收剂项目,新产品能耗降低40%,污染物减少一半;三宁化工启动的乙二醇项目,新产品售价超出传统碳酸氢铵30倍,且供不应求……

一鼓作气“关改搬转”,截至目前,宜昌已关停化工企业31家、完成搬迁入园3家、改造升级48家、转产6家。

未来,宜昌将继续纵深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作为建设美丽宜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