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荆楚行”宜昌采访活动侧记

10月19日,来自11个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地区的17家华文媒体代表相聚宜昌,开展“海外华文媒体荆楚行”采访活动。

他们参观考察三峡工程,走进“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全方位了解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魅力,亲眼见证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传统的劳动变身为休闲农业的移民致富路。

当日上午10时10分,满载商品车的“华嘉7号”船舶乘坐三峡升船机“翻越”三峡大坝,承船厢稳稳向上提升,而厢外几乎滴水不漏。见此情形,意大利欧联社总编杨复强感叹道,如此精密的设计、如此完美的运行,唯有“震撼”两字可以形容,三峡工程不愧为大国重器。

据三峡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32.5亿立方米,水库生态调度试验期间鱼类产卵总规模超过90亿粒。在汛期,三峡水库累计拦洪93亿立方米,同时为长江中游洞庭湖及鄱阳湖地区实施了一次防洪补偿调度,成功应对了长江“1号洪峰”。三峡船闸累计运行7957闸次,实载货运量10815.41万吨,创历史新高;三峡升船机累计有载运行2049厢次,通过船舶2069艘次、旅客11.16万人次,实载货运量72.26万吨。

在三峡左岸电站,工作人员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介绍,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而这座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管理只需要45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均管理装机容量最多的智能化电站。

听完介绍后,美国天下卫视粤语台台长陈青说:“三峡工程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名片,彰显了中国实力,每一位海外华人都深感自豪。”她表示,将会利用媒体平台把三峡工程最真实的讯息传递给海外观众。

《英国时报》主编王冬蕾是第一次到访三峡大坝。她表示,亲身参观、体验后才知道这项工程的伟大和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回去后会全方位推介宜昌,介绍三峡大坝。”

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位于三峡大坝左岸,属坝头库首第一村,距离国家5A级风景区坛子岭1公里。20多年前,因修建三峡大坝,太平溪镇的西湾村、许家冲村和秦家坨村3个村1000多名村民,搬到了大坝左岸山坡上,建立了一个新家园——许家冲村。19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荆楚行”采访队伍走进许家冲村,感受三峡移民的幸福生活。

在许家冲村,只见新建的村民住房整齐划一,全都是三到四层的小洋楼,白墙灰瓦统一风格。该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向海外华文媒体介绍,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当天,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附近一家小洋楼,一楼经营一家小型超市。房屋主人名叫孟富华,今年53岁。孟富华说,作为早期移民,搬家前全家只有两间土墙房。现在不仅住上了楼房,女儿也在宜昌市区上班,她和老伴一边在家帮女儿照看小孩,一边经营小超市和一辆货车,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与孟富华家庭“顺带”开超市不同,移民谢蓉围绕旅游手工产品的开发制作以及民宿服务,成立了公司,聘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在谢蓉的示范带动下,许家冲村很快形成了创业热潮。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发展民宿30多家,民宿旅游服务逐步成为村民创业增收致富的优选途径。

“三峡大坝是宜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移民创业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了这一资源。村民们自力更生,实现乡村振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金凤凰中文报社执行总裁张翀连连赞叹道。

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向代表们介绍,近几年,三峡大坝旅游火起来以后,村民从中尝到甜头。未来,许家冲村将以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借助三峡大坝旅游品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实现移民村整体富裕。

“许家冲村的乡亲们不仅生活好了,他们还想到了更远。他们不光要过好富裕的生活,还要逐渐改变生活方式,过上更有质量的现代文明生活,为他们点赞。”香港《镜报》总编辑盛一平驻足在一排排的洋房前感慨道。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改变了山川的容貌,也改变了长江边上沿袭了数千年的社会人心。从西陵峡谷的破旧山村到生活富足的移民新村,吃饱穿暖的三峡人用20余年的时间重构了对于家乡的认同感,也决心把这一片青山绿水留住,交给子孙后代。

“海外华文媒体荆楚行”宜昌采访活动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委统战部、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承办,活动以报道宜昌“新战略、新发展、新成就”为主题,旨在向世界传递“宜昌好故事”,吸引海外侨领、投资专家等更加了解宜昌、关注宜昌、投资宜昌,为促进宜昌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搭建沟通桥梁。(三峡日报见习记者 王轲 通讯员 刘良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