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初心如炬群星亮 宜昌70年发展启示录之四

万古长江,以磅礴之势,贯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奔腾入海。

傍着232公里的长江宜昌段,我们的城市既有水的灵性,又有山的厚重。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宜昌人,如大江东去,坚忍不拔、奋勇向前。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片热土上走出了无数或辉耀史册、或口碑相传的榜样人物。他们勇于在建设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燃烧自己,冶炼自己,突破自己,不断汇成闪亮的群星。

奋斗:敢闯敢试敢为先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走来一批蹚路人。

上世纪50年代,改田模范周启本,组织农民互助组,改坡田为梯田,变穷山为富山;60年代初,邓祖金带领群众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发展多种经济……

改革开放肇始,即产生不少“吃蟹者”。

“书生厂长”余经东大胆改革、风险决策,使宜都棉纺厂一年跃入全省同类企业先进行列;1984年,原宜昌县汽运公司党委书记、第一经理马久坤率先改革,将一个亏损企业变成利税大户……

进入21世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新一代宜昌人身上继续传承,为城市发展汇聚起强大动力:

从农民到“香菇大王”,周华雄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农家女李红艳,被人们称为“羊门女将”,虽屡遇挫折,但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痴心始终不曾改变。

“士兵专家”李小龙,创造我军新型反坦克导弹射击两项纪录,所撰写的十万字心得被纳入训练教材,精彩演绎弹道人生;“魔芋大王”费甫华和团队推出的魔芋抗病丰产栽培和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多项成果,被推广到10多个省市,推广示范面积累计2000多万亩,帮助百万农户增收逾30亿元。

上下求索、锐意进取的胆气,与时俱进、一往无前的豪气,宜昌人勇于蹚出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善于做他人做不成的事,而这也正是宜昌从峡江小城迈向“两个走向前列”不可或缺的基因密码。

奉献:最是为民见初心

时代不仅需要逆风飞翔的奋斗者,也需要负重前行的奉献者。

“这是师者本色使然。”当被问及为何能坚持20多年,向学生家长不间断地发出近千封、40多万字的“信”时,葛洲坝实验小学教师曾朝平如此回答。

本色即初心。如曾朝平一样,无数宜昌人将奉献作为求索,担当作为底色,诠释着何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何谓“对党忠诚、热爱人民”。

有一种奉献叫退休不退责。他们本可以选择清闲地安度晚年,却选择了躬身于田间地头,只为帮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在退休后,毅然回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宜昌西藏”牛庄,坚守20余年,带领八千多名贫困村民走上幸福路;李文英在退休后的20多年间,自己补贴10万多元,指导棉农生产,传授农业科技知识,被尊称为“农民义工”“棉花奶奶”。

有一种奉献叫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本可以在外地享受优渥的生活,却选择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办实事:张宗淮为报恩家乡治水患,四年捐款700万元,几乎掏空了家底,他出钱又出力,现场施工千余天,夜宿工地70多个夜晚;“南归头雁”曾凡柏放弃广州50万元年薪,告别妻子、孩子,回到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照耀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为照耀村的发展奔走忙碌。

有一种奉献叫尽其所能。他们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却选择承担职责之外的工作:“农民工的贴心人”黄文松敲开上海劳务输入的大门后,仍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农民工的一切;2005年,刘发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网络助学工作,通过网络募集助学资金,帮助千余名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

……

“只问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获。”正是因为无私奉献这一精神内核不断传承延续,才让宜昌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担当:危急时刻愈动人

1989年12月25日凌晨,枝江市董市镇桂花信用分社内,两个蒙面歹徒将匕首架在19岁的潘星兰和杨大兰脖子上,逼她们交出钥匙,信用社的保险柜内装有1.7万元现金和有价证券。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她们与歹徒进行了英勇搏斗,杨大兰在搏斗中被歹徒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潘星兰被歹徒凶残地割下左耳,身体多处重伤。

碧血催开“两兰”花。这一双“金融卫士”的英勇事迹迅速传向全国。

危急时刻方显担当。或临危不惧,一往无前;或赴汤蹈火,舍己救人;或匡正祛邪,惩恶扬善……关键节点,宜昌人未曾犹疑。

2000年,面对岩崩,惊天一拦,挽救了两辆车上80个鲜活的生命。长阳“英雄农妇”方玉明成就了又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

2002年,非典肆虐,当时正在北京进修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医生覃慧敏,置生死于度外,始终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沿;

2012年,面对持刀发难的歹徒,王劲松用血肉之躯保护报警人,身中9刀,仍不顾自身安危,成功制服凶手,被网民称为“挡刀民警”;“护考教师”周玉兰遭遇劫匪受伤后,将自己的挎包丢给歹徒,却将学生们的准考证紧紧护在怀中;

2014年,为抓获凶残的犯罪嫌疑人,“英雄民警”胡钦春身中数刀后仍坚持缉凶,直至倒在血泊中。

……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危难关头,他们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挺身而出。

抉择只在一瞬间,但其分量重若千斤,其果决自有其来,这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与培育。

向善:善小常为成大德

壮举惊心动魄,榜样令人起敬,而看似寻常的凡人善举,让平平淡淡生活氤氲着真善美的馨香。

穿越宜昌历史的天空,总见崇德尚义的传统。屈原、王昭君、关羽等,正是忠孝礼义信的化身。岁月迁延,讲道德、守诚信始终是宜昌人的自觉追求。

且看诚信的故事——

李国楚在海拔1400多米的深山里种植天麻,艰辛重重,挫折连连,14年始终不改初衷,用成功种出天麻换来的血汗钱,还清了一笔本不该由他承担的集体债;李元成将牺牲战友的父母视为双亲,默默承担起儿子的责任,30多年来将二位老人精心侍奉。

且听道德的赞歌——

土家族“拥军慈母”罗长姐,她的儿子在部队执行特殊任务时遭遇变故,严重智残,按政策应由政府抚养,她坚持把儿子接回家乡农村,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党校退休教师陈人海,拖着病体20年笔耕,编写出一部105万字的简明党史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

……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6日,我市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1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市荣登“中国好人”榜达到88人(组),荣登“荆楚楷模”榜达到60人。

崇德向善,一城暖光。

今天,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胸挂红徽章的志愿者随处可见。江岸边,捡拾垃圾的三峡蚁工队伍越来越壮大……

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尤其需要我们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血脉赓续,风尚因袭,初心如炬,继续前进。(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陈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