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历史跨越党领航



青山绿水间,一艘货轮通过宜昌夷陵长江大桥江段。 (资料图片 吴延陵 摄)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宜昌人民心潮激荡。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喜庆时刻即将到来,回望波澜壮阔的跨越史,思考这座峡江小城70年间从“百废待兴”到“全国百强”的来时路,总有一些启示撞击心扉。

70年,写满艰辛,也充满奋斗。

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2018年,4064亿元,增长2691倍,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4位。

是谁?引领着一座城市,让神女无恙,惊“世界殊”。

万山磅礴看主峰,大江东去看潮头。

方向,用思想光芒照亮

初到宜昌的情景,四0三厂退休老党员于德奎永远忘不了。

1964年,准确洞悉新的世界形势,党中央从战略布局上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战略大后方。33岁的于德奎于1970年与其他300多人一起从大连来到宜昌,建设大三线。

那时,从“百废待兴”中走来的宜昌,历时20多年发展,人口仅从1949年的7.4万人增加到17万人。

“当时,宜昌解放路最繁华,可也仅仅是一条大马路,七根电线杆。”于德奎回忆。

10多年建设,“大三线”成为国家稳固的“大后方”,也为无数还在“温饱不足”泥潭中挣扎的城市注入发展动力。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992年,伴随着三峡工程进入筹备阶段,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建立新的宜昌市,原有的地市分割格局就此改写,共同服务大三峡,建设新宜昌。

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再出发。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并纳入全省“三个三分之一”重点布局,力争与襄阳共同实现经济规模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走进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考卷铺在沿江各城面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作出重要决断:“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不再迟疑,宜昌全市上下痛下决心、壮士断腕,打出“关改搬转”组合拳,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转型升级。

2018年4月,总书记来到宜昌江畔,深情嘱咐:“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并在武汉座谈会上对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培育生态小公民等工作给予肯定。

思想的闪电,一旦深入群众、武装头脑,就有强大的穿透力;一旦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就有雷霆万钧之伟力。

沿着新思想的指引,满怀着对打造“湖北的杭州”的更深期许,宜昌再次校定航向,向着“两个走在前列”奋楫扬帆。

动力,用改革创新激发

1966年2月,长阳杜家大队党支部书记覃祥成家分外热闹。

看到农民被病痛无情撕咬,学医11年的党员覃祥官找到覃祥成:“乡亲们看病吃药难,能不能也搞合作医疗卫生室?”

然而,没钱看病、缺医少药的现实,总让人望而却步。

更多人加入了讨论,要不村里筹一点、群众凑一点、自己补一点?智慧,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闪亮。

由此,从深山迸发的改革星火,燃遍神州大地。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13年后的五峰升子坪村,一个思想桎梏的暗暗长夜里,升子坪大队队长张传金找到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秘密商量,为村子谋一条出路,把土地分等级包干给村民耕种。

当年,便带来产量从70万斤到100万斤飙升。

时代的大幕拉开,行进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挑战接踵叩关、困难不期而至,如何应对?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这一刻起,改革创新成为“中国号”巨轮的动力源,驱动这个锐意进取的国家来到2013年12月30日,又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宜昌勇毅笃行。

抢抓政策机遇,成功入围国家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深化自贸片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向世界敞开怀抱;

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创新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

简化审批环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多评、多审、多证、多验、多管“六多合一”;

峡江开放的浪潮,把宜昌带向更加广阔的海洋。

精神,用奋斗实践传承

1981年1月3日清晨,一个奇迹诞生的新起点。

原葛洲坝电厂志发公司退休员工冯慧萍,永远记得那天成千上万只广播里的声音: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现在开始!

前后18年,十万人肩挑背扛、日夜鏖战,建设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为当年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起了“动力心脏”。

建完葛洲坝,新使命又至。1993年,三峡工程在宜昌开工,2009年,基本全线建成。孙中山先生当年“以水闸堰其水”的畅想,在新中国的伟大航程中实现。

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大国重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 是中国人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今天,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洪荒伟力的壮丽高峡平湖,铭刻着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足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

梦想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

当宜昌人民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便绽放出独特的文明魅力。

2011年,宜昌成为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此后,这座城市归零再出发,在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中走向更加诗意的远方。

文明滋养的内生动力,在奋斗中勃发。2016年以来,宜昌已实现227个村出列,25.1万多人脱贫,远安、秭归、兴山整县脱贫摘帽。

新的辉煌再次书写。“宜昌智造”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个世界第一、6个亚洲第一、5个中国第一。

引领,用自我净化保持

“在作风建设方面,我想听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018年9月,来宜访问的几内亚总统孔戴发出历史一问。

这位年逾八旬的总统,在深层次触摸中国方案下的地方实践时,特地将作风建设列为议题,彰显的是作风建设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只有把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始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伟大事业才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来体现。

行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到实处,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转作风、抓落实,2017年2月和11月,市委响鼓重锤,强力推进作风建设由“宽松软虚”向“严紧硬实”转变;

刀刃向内,2018年,全市立案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790人,同比上升20.5%,力度再次加大;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2019年9月,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全体党员自我检视、触及灵魂。

时代的刻度上,标注着这座城市自我净化的历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征程。

2017年,当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迫在眉睫,一位老宜昌人关于“保护、建好、美化长江两岸”的来信,引发全城热议;

去年10月,当千里之外的浦江,一棵长歪了“共籽树”被砍,再度引起这座城市深思如何更好追求生态美、人文美;

老一辈人锻造的人文传统好、工作基础好、创业精神好、资源优势好、三峡带动好、地理条件好、发展势头好、班子团结好“八好”,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发展、熔铸出“升级版”。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展望前路,时代的考题,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宜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必将铭记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市400多万人民在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璀璨夺目的辉煌。(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鹏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