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跃至全国第七 六年上升5位

19日上午,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召开,湖北省质量强省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我省质量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武字号”的一批国家级重点企业竣工投产,让湖北成为共和国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初期,湖北轻工业快速发展,荷花洗衣机、长江音响、红山花电扇、莺歌彩电、沙松冰箱、活力28等众多品牌,享誉国内外。20世纪后期,企业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东风汽车、中国信科集团(原烽火科技集团)、长飞光纤、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安琪酵母、东贝电器等企业树起了湖北质量标杆,昂首迈入世界一流。“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国内光电子信息领域的标志性品牌,一批“小巨人”、 “瞪羚” 、“独角兽”科创型企业蓄势崛起。经过70年的锤炼,“湖北造”以结构高级、产业高端、生产高效为目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知名度、信誉度不断提升。

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湖北造”变革发展

质量兴、荆楚兴,质量强、荆楚强。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质量发展摆在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采取一系列推动质量提升的重大政策举措,为“湖北造”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省质量兴省战略领导小组,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5年,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的战略要求,省委省政府将由质量兴省战略升级为质量强省战略,强化质量在全省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2018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湖北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实施方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推动“湖北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产品准入制度“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企一证”,取消24类工业产品和所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前检验,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减到9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湖北造”发展活力。

二、推进质量提升,促进“湖北造”提质增效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我省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原则,把质量推动和质量提升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推动“湖北造”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项目品牌激励工程,自2006年以来,规上工业主营收入达4.24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推动全省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化发展。到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653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企业数量已达6590家,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华为、小米、联想等知名领军企业云集湖北。针对湖北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5%以上的实际,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持续开展“万千百”质量提升工程,每年推动10000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100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树立100家质量标杆企业。2018年,全省组织18558家企业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建立了12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试点。全省投入质量提升经费5896.9万元,为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服务1236次,惠及企业1万余家,树立企业质量标杆103家。随州专用车由一个过去央视曝光的问题产业,到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亿元,年均增长达24.5%,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蕲春蕲艾产业产值从2016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亿元,汉川童车产品抽查合格率由70.3%上升到95%。

三、深化品牌建设,打造“湖北造”金字招牌

品牌是衡量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和“试金石”。近年来,湖北以打造制造业品牌大省、品牌强省为目标,一手抓精品名牌培育,在汽车、装备等重点制造业领域扶持发展精品名牌;一手抓“老字号”品牌振兴,在传统产业领域深入推进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优特色产品创建活动。同时,积极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不断提升全省品牌价值水平。2009年,湖北正式设立“长江质量奖”,十年来“长江质量奖”已举办7届,中铁大桥局、东贝电器、安琪酵母、马应龙药业等20家企业获此殊荣,另有新世界制冷、中冶南方、三江航天、稻花香酒业等34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以争创长江质量奖为契机,我省一批企业向世界级质量水平对标看齐,长江质量奖获奖企业——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研制出G.654.E光纤,成功应用在京津济宁陆地干线,成为中国企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案例,并成为首个获得“欧洲质量奖”的中国企业。三环锻造荣获德国戴姆勒公司“全球最佳供应商”称号,成为国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2018年,武汉市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宜昌高新区获批“全国精细磷化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铁大桥局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湖北质量在多个领域实现 “零”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湖北造”品牌进入中国品牌排行榜。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东风公司、九州通、卓尔控股等10家湖北企业上榜,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我省12家企业跻身民营制造企业500强,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二。

四、提升技术标准,夯实“湖北造”基础支撑

计量、标准、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四个方面,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围绕全省20个千亿元产业建设目标,我省大力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基础设施建设,中南大区高精度恒温恒湿实验室、湖北危化品包装物检验检测基地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新增国家级、省级检验中心19家,积极为信息光电子、“芯屏端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技术支撑和服务。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省计量院为龙头,17个市级和72个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为主体的量传溯源体系,全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1个,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4万台件。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为推动湖北制造、湖北标准走向世界舞台,我省从2016年开始实施标准化战略,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和《湖北省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经清理整合,我省现行有效的省级地方标准达1185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由56项精简至16项。2019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高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汇集标准公共服务、试验验证、创新与应用、合作与交流等功能平台的综合性孵化器。检测认证传递信任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富硒产品、国家家用电器安全及能效、国家节能建筑材料等3个国家质检中心和中国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异地灾备中心通过验收,获批筹的国家级检测技术中心达37个,64个省级质检中心投入使用。截至2018年底,我省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391家,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设备23.5万台(套),整体规模在全国居中等水平。

五、坚持综合施策,增强“湖北造”竞争力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效益研究基地关于湖北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分析报告,2014年以来,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逐年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由2014年的1.19增加到2018年的1.77,呈现出稳中有进,逐步提升的总体态势。一是人才吸引力度加大。近几年,湖北省先后出台《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大力促进大学外国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意见》等文件,孕育技术人才“红利”,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二是研发投入力度增强。以“创新湖北”为目标导向,全省上下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力度,并制定税收新政等优惠措施,全社会研发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带动制造技术升级。三是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以质量强省战略为依托,严守质量底线,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水平。2018年我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得分达到79.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83,比较优势明显。四是产品质量溢价较高。2018年我省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率排名全国第四位,进出口贸易规模连年攀升,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稳中有升。

风云激荡70年,而今奋进新时代。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新的节点,回首湖北制造业发展、质量强省建设的历史闪光点,既是对过去奋斗历程的回顾总结,更是对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转变、加速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展望与憧憬。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把发展实体经济、擦亮“湖北造”作为历史担当和责任,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为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广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