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民生大事,如何做实?

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区居民代表许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庄严承诺。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蓓蓓 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总书记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驻足东山之巅,极目峡江两岸,绿色画轴徐徐展现。

作为全国46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生活垃圾分类正在宜昌高速、持续推进。从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到多措并举宣传发力,再到统筹治理严抓共管,垃圾分类不仅是一场谋求幸福绿色生活的攻坚之战,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宜昌的一场习惯革命。

每天清晨,叫醒宜昌的是一个绿色的梦想。

晨曦微露,早早起床的6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督导员们,提前一小时来到定点的地方站岗,履行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责任;

东方欲晓,高新区的道路上,一辆辆分类清运车将厨余垃圾运到处理厂,这里每天可“吃掉”2吨厨余垃圾,变成200公斤生物肥;

大地初晖,宜昌首座大件垃圾中转分拣点——伍家岗区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正在紧张工作,这里每天处理近30吨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

垃圾分类,就这样悄然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文明宜昌的新时尚。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不断增强的宣传氛围,不断完善的设施建设,促进了市民分类意识的持续增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由虚到实、由点到面,基本建立了宜昌垃圾分类体系,垃圾分类工作渐入佳境。

谋篇布局

高位推动聚合力

回顾宜昌垃圾分类的发展史,还需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7年前。

1992年,一位政协委员提出垃圾分类相关提案,从此垃圾分类成为宜昌长久以来的热点话题。

2013年,宜昌城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垃圾分类正式走进宜昌人民的日常生活。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宜昌成功入选。

2018年,《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要求到2020年底,宜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初步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大片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2019年,宜昌垃圾分类进入全力推进阶段。按照工作目标,年底宜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将达到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达到10个,分类小区747个,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60%。截至目前,宜昌建成了69个示范小区,5个示范片区,4个居民区全覆盖生活垃圾示范社区。

目标明确,还需精准发力,一份份高位推动的垃圾分类措施迅速出台。

翻开《宜昌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以奖代补办法》,严格的考核机制在全市刮起垃圾分类的风暴:全市对各地开展垃圾分类成效实行奖优罚劣,对工作进度较慢、落实责任不力的单位及时通报,对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等“花架子”实行严肃追责问责。

细阅重新拟定的《宜昌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2019-2023年)》,更加细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年度工作计划正在展开:全市将垃圾分类列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创建指标,推动绿色发展责任共担、事情共干、荣誉共创、效益共享。

垃圾分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力度,在美丽宜昌铺展开来。

宣传发力

多措并举入民心

垃圾分类的“瓶颈”,在于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

走进西陵区美岸长堤小区,我市首批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这里投入使用已经两年,居民们也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每天都会自觉把垃圾分好类再扔,有时候碰到搞不清楚的,还会互相探讨。”

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源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宣传,教育引导与督促引导双管齐下,让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与必要性,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近年来,市城管委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基本常识,引导和提高居民正确投放各类垃圾,使居民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意义,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

围绕“分类培训、层层推进”宣传思路,全市通过集中培训、常态指导,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专业化与准确度,通过“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作用,助推分类工作落地。8月10日,宜昌市首个“小区垃圾分类临时党支部”在伍家岗区万寿桥街道航运社区南北天城小区正式成立。

公共机构是垃圾分类的重要阵地。目前宜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面启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联合行动,已将95万个印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发放到市直80家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化进程加快。

如今的宜昌,千余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200余人的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正在日益增长,“生态小公民”“青年志愿者”“三峡蚁工”“学雷锋协会”“杨自会工作室”等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生态公民公益拾荒慢跑”“生态环保公益行健步走”“21天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等主题宣传活动陆续开展,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带头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6月13日上午,宜昌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者”活动中,来自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代表400余人,用庄严而响亮的宣誓,发出了守护绿色家园的磅礴之声。

筑牢基础

统筹治理抓终端

垃圾分类是“最难推广的一桩民生事”,关系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

在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总控室内,大屏幕上实时展现一张细致到每条街道的宜昌地图,5000多个灰色的定位点密密麻麻地排列其中,这就是宜昌市餐厨废弃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营图。

据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分类的69个小区、全市大中型餐饮机构、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万达、CBD等商业街产生的餐厨垃圾,已全部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是一个丝丝入扣的系统工程,“精”在投放,“细”在收集,“重”在运输,“成”在处理,垃圾分类收运后能否得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垃圾分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垃圾分类收运和终端处理上,宜昌通过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纳入城市环保产业布局,坚持“收运处”一体,注重“点线面”结合,建设有害垃圾、装修垃圾、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直通车”,打造“上游分类收集、中游分流转运、下游分项处理”的垃圾分类“产业链”。

再生资源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了餐厨垃圾、废旧纸张和塑胶“变废为宝”。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327万元建成的收运处理监控系统,已进入调试阶段,2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沼气发电机组已安装完毕,预计年内并网发电;危废废弃物处置项目二期扩容工程正在实施,确保有害垃圾处置设计规模达到2.87万吨/年,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倍。

据了解,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处置设施系统化、园区化建设,宜昌探索建筑垃圾处理厂、电子垃圾处理厂、市政污泥处理厂等垃圾处置项目为板块的静脉产业园,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运行模式,资源化循环利用基地。(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璐   通讯员  黄玉莲   陈赞)

短评

美丽的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痛。

这是现代城市的两面,朝阳面时尚繁华,朝阴面垃圾成山。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渐渐坠入垃圾围城的困扰。

垃圾不分类,城市两行泪。让不同性质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迫在眉睫。

宜昌城区1500吨的日产垃圾量,逐渐让这座城市不堪重负,已封场的黄家湾垃圾填埋场,绿树尚未成荫,正在运行的孙家湾、马家湾和三环湾3个填埋场,就已经发出库容告急的警报。美丽宜昌,该如何避免垃圾围城呢?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它不仅是宜昌践行长江大保护的必选题,更是宜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分类在指间,文明在心间。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一个科学体系,综合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城市的管理水平、民众的素质高低。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让“麻烦事”变“分内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习惯、新时尚。

分类时尚,我来引领,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就从现在开始。

垃圾分类,他们有话说

夷陵区金都御林小区居民熊启进:扔垃圾不难,难的是分类扔。我认为在垃圾分类还是应该从习惯入手。改变成人的习惯是个很艰难的过程,而从幼儿园、学校开始破题就不一样了。孩子们愿意学,也乐意纠正大人的错误,当这些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习惯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相信垃圾分类已经不再是一个城市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而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件事。

胜利一路社区网格员杜天娥:垃圾分类不只是多了几个垃圾桶,而是理念的更新和行动的一致。应坚持以韧劲换时间、换成效。在推行过程中应驰而不息。推行有难度时要加大工作力度,反复耐心做工作;推行较为顺利时,更不能松懈,警惕旧习惯回潮,防止反复。

三峡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黄绪泉: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垃圾分类最终目的为了废物的再利用和有效处置,从而做到从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到末端的无害化处置,从分类投放到分类收集,再到分类处置,这是全链条的分类,每个环节都要处理好。这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大工程,需要政府、民众、行业共同重视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道德、技术、财政、法律等手段共同发挥作用。

宜昌高新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汪新家:希望出台更细、更便于操作的规章措施,凝聚全社会共识。特别是源头垃圾分类,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需要法治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相结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源头做起,养成人们自觉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德明:垃圾分类涉及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且与人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公共机构,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责无旁贷。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的一大举措。我们结合实际开展全方位宣传,狠抓管理细节,完善硬件设施,切实推进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环境宣教中心马梦媛: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农村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自觉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事记

2011年

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正式投入运营;

2012年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同意河北省唐山市等16个城市为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的通知》,宜昌市入选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2015年

1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宜昌市城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部门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区)的通知》,宜昌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12月,市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营,处理能力100吨/日;

2016年

2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4月,市城管委发布《宜昌市2016年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方案》;

8月,全市开始拆除城区所有垃圾屋,并布设生活垃圾分类容器;

2017年

3月,宜昌市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通知》;

4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宜昌城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方案》;

8月,宜昌市发布《宜昌市市直公共机构废旧物品统一回收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宜昌市城区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10月,城区主干道实现分类式果皮箱设置全覆盖;

12月,市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二期工程投产运营,总处理能力达到200吨/日;

2018年

4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5月,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安排部署会议 ;

7月,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发布《关于建立宜昌市城区有害垃圾投放、收集、暂存、处理体系的通知》、《关于开展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设的通知》; 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原则通过《宜昌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

11月,伍家岗区大件杂物处置中心和猇亭区建筑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市首批建成的大件杂物处理设施,有效的解决大件杂物处理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

年底,城区基本建成52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2019年

1月,对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社区正式启动分类收运工作;

2月,市人民政府2019年第4次市长例会讨论通过《宜昌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以奖代补办法》 ;

4月,在宜昌市城区52个示范小区开展“绿色21天”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活动;市餐厨垃圾终端处理厂通过国家发改委对宜昌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终期验收,排名为国家验收城市第一位;

5月,宜昌高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建成使用,成为宜昌市首个建成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每日可处理2吨厨余垃圾;

6月,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宜昌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建设标准(试行)》;市长张家胜专题调研城区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学校等6个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

7月,市委书记周霁现场调研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垃圾分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确保宜昌市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8月,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社会投票,确定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徽标;市委书记周霁对生活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批示:“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一件民生大事,是一场生态革命、文明革命,有利于人民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9月,宜昌市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