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山蔬菜减施增效现场观摩交流会侧记

打造高山蔬菜金字招牌

8月21日至23日,全省高山蔬菜减施增效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全省的专家团队、农业主管部门和省内各蔬菜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等150多人,来到长阳高山蔬菜减肥减药试验示范基地、高山蔬菜示范合作社,考察湖北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深入探讨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助力全省高山蔬菜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强农科教结合 每亩纯收入过万元

清晨,长阳榔坪镇文家坪村村民魏天炯正弯着腰在蔬菜大棚里采摘番茄。今年番茄又是大丰收。

魏天炯和乡亲们种植高山蔬菜已有20多年。原来,每年七八月份的番茄采收旺季,因雨量相对集中,番茄极易发生病害,一亩菜地至少要施肥150公斤。

如何在减肥减药的同时,提升蔬菜品质和效益?在省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魏天炯升级种菜模式、改良种植技术,通过大棚种植,采取避雨措施,实施水肥一体化。这样一来,一季施肥不超过100公斤。除去成本开支,每亩地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魏天炯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菜致富能手。

为了将高山蔬菜打造成金字招牌,当地以“舌尖上的安全”为出发点,一方面向农户普及绿色意识,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有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两年时间,村里避雨栽培的大棚已经超过了1000亩。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杨朝新表示,通过大力开展高山蔬菜科技支撑项目实施,加强农科教结合、政产学研企协同推广,促进了高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三减三增” 探索生态健康栽培

海拔1800米的长阳火烧坪乡是高山蔬菜的起源地,以其独特的立体型气候,高山蔬菜栽培地理优势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山蔬菜已成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然而,面对发展中的品种单一、病虫害加深、尾菜污染等问题,如何破题?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两减”创新团队技术研发首席研究员朱凤娟说,围绕高山蔬菜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生态保护、土壤肥料等内容,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扎根”火烧坪,开展萝卜、大白菜抗根肿病品种选择、番茄避雨栽培等研究,实现了高山蔬菜栽培的“三减三增”,即减肥、减药、减工、增产、增效、增收的生态健康栽培模式。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蔬菜办公室主任袁尚勇介绍,随着减施增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当地的高山蔬菜品质也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示范区的农药普遍减少15%以上,化肥减少15%以上,增产在5%以上。每亩的效益提高200元,高效的甚至达到500元。

提升“三型农业” 推进高质量发展

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高山蔬菜产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研发、土壤改良等方面提档升级,瞄准高山蔬菜全产业链,形成了生态栽培、“三减三增”健康栽培等一批技术成果。

随着高山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市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2014年起,宜昌巴楚蔬菜科技有限公司、长阳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率先在长阳高山地带开设蔬菜避雨延秋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增产、提质、节本、高效的新路子。在龙头企业直接带动下,蔬菜产品加工转化率逐年递增,蔬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观光采摘等产业链延伸,转向“三产”融合发展。

如何持续高质量发展?在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邱正明看来,从“规模种植”到“高新特精”,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走高质量绿色发展路线,品牌建设还要大幅加强,提高蔬菜的安全品质和内在的营养品质。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欧阳书文则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筑牢产品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三个底线”,强化科技支撑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三力优势”,努力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梁剑 通讯员 韩玉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