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社会实践队赴猇亭调研长江岸线生态修复

云上宜昌客户端消息(记者付江山,通讯员董晨)8月20日,三峡大学绿行长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猇亭污水处理厂和湖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宜昌监测站走访调研,了解当地企业“关改搬转”后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该园区办公室副主任董先科带领实践队员观看了企业展示片,并查看了园区沿江码头、排污口封堵点及沿江绿化现场。他介绍,从2016年起,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为破解“化工围江”问题敢于刀刃向内、壮士断腕,主动拆除了草甘膦制剂、仓库、码头、第一热电厂等22套沿江生产装置,并封闭4个企业排污口,对所有环保装置进行扩容改造、提档升级,对腾退的950米长江岸线、800多亩土地进行生态复绿。

“企业下大力气对原厂址的土地进行整治,曾经的生产车间蜕变为900多米的绿化带,栽种上了银杏、红花玉兰、广玉兰等绿植。如今这里四季花开,园区工人们午休时间都会选择在这里散步。”董先科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园区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情况,实践队员还对绿植品种、布局、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临江生产设施拆除之前和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企业关于绿色发展的后期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猇亭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乔磊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来自猇亭区的工业污水经过格栅过滤、曝气沉沙、水解酸化、生物消解、二次沉淀、加氯消毒等工艺处理后,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方可排放。谈及厂区建设,乔磊介绍,猇亭污水处理厂建立之初就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处理工艺,不仅要求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还对运行过程中噪声、臭气进行处理和定期监测,确保不影响周边居民、企业的生活生产。同时大力进行园林式厂区建设,路旁有香樟、空地种草坪,厂区环境四季常青。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扩能建设,预计建成后日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能力可达10万吨,能进一步提升对本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

宜昌竟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建投水务下属的专业水质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是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首批确认的湖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站点之一。公司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廖玉海在介绍公司主营业务后,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公司实验室,并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随后的座谈会上,公司总经理陈茂东向实践队前来调研座谈表示欢迎。他说,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长期以来不断强化自主创新,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和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前期已与学院达成初步协议,将在推动校企间产学研融合上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宜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不负此行,在实践学习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实际行动锤炼过硬本领,为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与会人员还针对当地化工企业在“关改搬转”前后污水排放、长江断面水质改善和污水处理工艺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长江生态保护这一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使学生通过投身美丽中国实践,实现实践育人环节在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中的作用。

前期实践队通过学习相关资料,走访宜昌市农业农村局与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深入了解宜昌市沿江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后,生态修复相关工作的背景和总体部署。接下来,实践队还将继续走访搬迁企业,并对化工企业周边地区居民开展调查访问,总结梳理相关成果材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