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凯:为烈士义务守陵34年

夏日的清晨,微风拂面,鸟鸣啾啾。在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的烈士陵园内,87岁老党员王忠凯像往日一样,拿着扫帚,开始清扫掉落的树叶和杂草,然后依次擦拭着墓碑……在他的精心护理下,烈土陵园干净、整洁。

墓的主人是在1949年宜沙战役中牺牲的4名革命战士——何连长、王班副、田勇士、伍勇士。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烈士们安葬,并立墓碑纪念。

沿着石阶蜿蜒而上,路边种满了翠绿的松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王忠凯再熟悉不过。从家走到陵园,208步的距离,他一走就是34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王忠凯说。

从小受红色革命熏陶的王忠凯1950年11月入伍,成为南海舰队的一名水兵,当时他才刚满18岁。服役期间,一直在广州黄埔训练团训练新兵,后当班长多年。6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个敢于担当的军人。1956年,退役后的王忠凯被安排到重庆航道管理局工作。

人在他乡,心在家乡。1963年,王忠凯辞去这份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担任起生产队长,曾参与过幸福渠等农业项目建设。在王忠凯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生产队多次被评为“红旗单位”。

退伍不褪色,退休人不休。上世纪80年代末,王忠凯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后,怀着对牺牲烈士深深的敬仰,担负起潘家湾烈士陵园的义务管护任务。“34年来,我每天起床后就会到陵园里来转转,打扫打扫,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王忠凯说,“这么多年了,烈士已经像我的亲人一样了。”

每当有人过来扫墓时,王忠凯便当起义务讲解员,给来访者讲述烈士们的动人事迹。“1949年仲夏,在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战斗中,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部队38军112师334团的4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守护”陵园并非一帆风顺,王忠凯告诉记者,曾经有村民到陵园放养牛羊,被制止后,村民说我不讲人情,故意疏远我。“也有人劝我别干了,说看管陵园不仅没报酬,还得罪人。”王忠凯说,闲言冷语听过,但我从来没放弃。

1991年,烈士陵园来了一位特殊的来访者。这个人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在这丢了几个人,我要来看看他们。”王忠凯回忆道。原来,这位来访者是原334团团长——刘海清。“当时听到刘团长说这句话,我特别感动。尤其是当团长对我这份‘守护’给予肯定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坚持是值得的。”

3年前,王忠凯不幸患上直肠癌,急需手术,他不得不离开陵园,但即便是躺在病床上,他的心里依旧牵挂着陵园。手术一个月后,王忠凯出院回家。第二天早上,他不顾儿女的反对,拖着虚弱的身体,又来到了陵园里。

34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王忠凯总是一把扫帚一副箩筐一把剪刀,清扫园内的落叶灰尘,整理园内的一花一草,从未间断。他说,“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都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把这里弄得干净些,陪陪他们,也可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安稳一点、舒服一点。”

王忠凯的一言一行,也感染了子女们,他的两个儿子也加入到了守护的队伍中。“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我们会将这份坚守传承下去。”他的小儿子王孝均告诉记者说。(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邓明明 通讯员 曹建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