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美食的时代记忆:从“食不果腹”到“非遗传承”

图为第二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美食评选现场展示的特色美食。 张添福 摄

从曾经的食不果腹,到之后的“网红吃货”,再到如今将美食制作手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年间,犒劳味蕾的道道美食正见证时代变迁。

图为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美食评选现场展示的牛排。 张添福 摄

饱尝“食不果腹”之苦

20世纪50年代,山东人李旺富的单位领导问他是否愿意支援西部。他说,当时的自己其实并没有争当西部拓荒者的意气风发,本着“能有一口饱饭吃就行”的朴素想法,他来到当时还“一穷二白”的青海西宁火车站。

图为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美食评选现场展示的甜醅。 张添福 摄

如今,李旺富一家祖孙三代扎根青藏高原,与铁路结下不了情。

和李旺富等到青海讨生活不同,在青海省化隆县餐饮行业小有名气的韩进录,今年曾向中新网记者诉说三十年前的生活抉择,“我们老家十年九旱,那时候一年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没收入来源,生活逼着我们走南闯北开拉面店。”

目前,化隆县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面之县”,该县共有230个“拉面村”,近10万人在中国270个大中型城市开办1.5万家拉面店,年营业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拉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

食客打卡西宁“美食节”

牦牛肉、酸奶、杂碎、酿皮……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简称:西宁美食节)正在一个主会场及城东区等多个分会场,展示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美食。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食客们除了在西宁美食节现场流连忘返外,微信朋友圈及诸多短视频平台上也成为食客“打卡地”,并令看客垂涎三尺。

“盛夏食堂”里的“非遗”传承

本届西宁美食节的城东分会场,突出传承、创新、融合理念,通过“非遗”手艺人现场技艺再现、“名优特”小吃展示及销售、“非遗”文化传播三大主线,设置了“展”“吃”“看”“做”“玩”五大板块,彰显美食精华。

而令人称赞的是,西宁市城东分会场众多老字号传统美食也纷纷登场,除此之外,城东区21项“非遗”美食悉数亮相,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美食盛宴。

8月6日,西宁美食节城东分会场举办美食评选活动,当地餐饮单位纷纷推出拿手好菜,来接受评委与食客们的“挑剔”味蕾。

“西宁市城东区有着深厚的多元民族文化底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海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马占龙说,“美食节不仅可以展示传统美食、弘扬灿烂饮食文化,更能加强对外交流、加速旅游产业发展。”(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