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圃小学几个班的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一江两岸》。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一年一度的广州乞巧文化节再度拉开序幕。今年车陂首次成为乞巧文化节分会场。从8月2日开始,一系列的潮玩内容会在广州乞巧文化节车陂分会场上演。记者现场走访发现,今年车陂街东岸社区东圃小学摆七娘供案特别有趣,其中一件长达1.8米的作品正是由几个班的小学生一起完成。
东圃小学的传统摆七娘供案上,各色精美的巧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除了七娘盘等传统巧品外,还有不少煞费苦心的作品,颇具车陂特色。
如贴合车陂龙舟主题,巧品中特意制作了车陂百年龙舟景,龙舟竞发、栩栩如生,高度还原了每年车陂龙舟景的盛况。再如贴合今年车陂涌将建碧道的热点,村民们特意制作了碧道巧品,注入了他们对碧道的期待。
“今年的巧品制作准备了很长时间,其中年纪最大的参与者今年已经82岁,年纪最小的才7岁。”车陂街东岸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郭艳红告诉记者,这些巧品多达上百件,光摆出来就花了4天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郭艳红是海珠人,来车陂前,她并不知道摆七娘这样的习俗。在车陂扎根社区十多年后,如今的她已经成为制作巧品的主力之一。“七娘盘和不少剪纸都是我做的。”她笑着说。
除了传统的摆七娘,今年还增加了特别元素。在大供案旁,还有一个小供案,上面只摆放了一件作品《一江两岸》。
据悉,这幅作品由东圃小学几个班的学生共同完成,长达1.8米,宽约0.6米,描述了河涌两岸共赏龙舟的美景。其中两岸的民居和桥全部由快递纸箱的纸皮制成,上百个小人玩偶则出自孩子们之手。人偶们动作不一、表情各异,加上两岸美景,活像一幅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
“这些作品孩子们做了差不多一个学期。”郭艳红说,其实孩子们做的巧品还不止这一个,另一件相同主题的巧品比这个大一半之多,目前在其他地方展出。另外,在这张小供桌之旁还有一个龙船饭的作品,也是由小学生们制作而成。(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秦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