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奏响“主旋律” ——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探析之二

工业发展,环保先行。

我市在推进工业强市的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贯穿工业发展始终。

“关改搬转”提档升级

化工围江,一度成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之困惑。

对沿江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把诗情画意留给长江,我市选择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作为国内磷化工的巨头,兴发集团在过去一年多里,先后关停拆除宜昌园区紧临长江的22套生产装置,全力推进沿江化工装置“清零”行动。

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说,按照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要求,兴发该关的关、该搬的搬,主动推进环保转型升级。

早在2017年,三宁化工就将位于点军区艾家镇的子公司田田化工拆除,企业为此减少利润3000万元。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对企业而言,并非坏事。

兴发集团借此时机,成功开发出草甘膦原药、制剂、水剂等系列产品,将草甘膦产能规模提升到18万吨/年,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成本消耗和清洁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首批通过草甘膦环保核查的4家企业之一。

三宁化工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新上乙二醇项目,“一关一转”之间,非肥产业提高到60%以上,企业成功实现转型。

企业收获环保红利

“项目总投资30亿元,环保投入达7.5亿元,占总投资25%。”这组数据,来自宜都东阳光药业基地,自建厂伊始,该公司就在环保投资上不设上限,矢志追求固体物“榨干取尽”。

“多年来,通过卓有成效的环保治理工艺和措施,东阳光‘三废’产生量逐年减少,红霉素产业不断做大,并已开始享受科技和环保带来的红利。”东阳光宜都基地副总经理郭军认为,环保投入无论多大都是值得的。

长阳是全国八大锰田之一,境内锰矿储量丰富。近年来,该县电解锰加工企业蒙特锰业、铠榕锰业采取了废水回收利用、锰渣填埋处理等环保措施,让当地再现青山绿水。

蒙特锰业总经理刘杰认为,企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不能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

环保达标带来的是产能提升、效益增长。记者从长阳科技经信局了解到,1至6月,长阳电解锰产能增长33.3%。

磷石膏实现综合利用

提及工业废弃物,就不能不提到磷石膏。

磷石膏是生产磷肥、磷酸时排放出的固体废弃物,我市磷矿资源丰富,以磷矿石为主要原材料的化工企业众多,磷石膏产量较大。近年来,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

6月6日,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工作会在宜都市兴发生态工业园召开。会议通报了磷石膏综合利用情况,到年底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可达到698万吨。

全市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建设,2018年新增110万吨的消纳能力,今年,新洋丰二期、兴兴环保、泰山石膏三个项目建成后可再新增105万吨消纳能力,国内第一个以磷石膏命名的建设工程技术标准《轻钢龙骨——混合相磷石膏喷筑墙体技术规程》制定出台。

记者在宜都兴发生态工业园内的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经过研磨处理的磷石膏转眼“变废为宝”,一块块耐压、耐腐蚀石膏切块将广泛应用于建筑等相关行业。

据悉,我市已成立宜昌市磷石膏综合利用创新中心。5个总投资20亿元的磷石膏项目纳入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节能减排、磷石膏综合利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组合拳”重磅出击,成效显著,宜昌的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勇华 通讯员 赵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