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纯度不足 混收混运依旧常见

广州天河区上社村的分类垃圾桶“爆仓” 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摄

广州穗园小区的环卫工人二次分拣居民生活垃圾 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摄

7月10日,广州宣布:即日起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已分类生活垃圾不得再混收混运,样板小区配桶、配督导员……广州先在基层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紧接着又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学习。随后,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按下“快进键”,多个部门开始介入,一改垃圾分类由城管唱独角戏的局面。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过去半个月广州到底发生了什么?记者巡城发现,在样板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带动下,部分市民初步具备分类意识;“垃圾分类何时到我身边?”也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关注。但垃圾乱投混运等问题依旧明显,更是有小区还未配齐分类容器,居民连参与垃圾分类的机会都没有。

A、速变

来穗人员朋友圈奔走相告

“广州垃圾分类真的来了”

7月18日,不少广州市民收到一条来自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的公益短信。公益短信提醒曾在广州办理来穗人员业务的市民,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广州全面启动,违反《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者将负法律责任。在强调责任的同时,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力邀市民支持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这条短信,让我知道广州真的在推进垃圾分类。”曾办理过来穗人员政务的林小姐表示,18日下午到傍晚,许多如她一样办理过来穗人员政务的市民,陆续收到这条短信。不少人将短信截图发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广州正在推进垃圾分类”开始广泛传播。

“收到市来穗局发短信的前一天,我们就收到了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通知。”广州一星级酒店公关负责人米小姐说,广州地区住宿和餐饮业负责人于17日陆续收到通知,要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供给,在经营场所做好垃圾分类容器的配置并控制餐厨垃圾的去向,住宿业不再向住客主动提供“六小件”一次性日用品。

“很多市民以为垃圾分类只是城管一个政府部门在负责,其实并非如此。”一名参与垃圾分类的广州城管基层工作者说,来穗局的短信和商务局的通知,让这两个政府部门所服务的对象知道了广州垃圾分类。

B、渐变

样板小区有了分类容器

二次分拣能达基本要求

根据广州城管的部署,全市600个分类样板小区,从7月10日起的两个月内均需配齐分类容器,今年年底前广州所有街道需要配有基层督导垃圾分类人员,到2020年12月底前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等区的社区还需实施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

7月27日晚,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穗园小区。作为广州今年需实施垃圾分类的600个样板小区之一,今年4月之前小区还未完全配齐分类容器。在7月10日广州宣布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之前,街道、物管、小区居民共同努力,不仅配齐分类容器,还将原本在小区局部实施的楼道撤垃圾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模式,推广到整个小区。

“餐厨垃圾投这个桶,其他垃圾投那个桶。”记者到访时,环卫工人唐姨,以垃圾分类督导员的身份指引居民分类投放垃圾。记者发现,不少居民下楼投放垃圾时,会有意识地将垃圾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塑料袋装好,投进小区设于一楼的分类投放点。

“现在这个阶段,肯定有投放不准的。”看着垃圾桶满了,唐姨把其中一只标注为“餐厨垃圾”的绿色垃圾桶从投放桶点里推出,送到小区二次分拣房。不一会儿,分拣房里的环卫工人,从大家投放的“餐厨垃圾”中,挑出塑料袋、酱料瓶、罐头盒等非餐厨垃圾。

“看起来大家投放得不准确,但和居民交流后,你会发现他们正在培养分类意识。”一名负责分拣的环卫工人介绍,酱料瓶罐头盒等源自厨房和餐桌,不少居民会认为“从厨房和餐桌上产生的垃圾就是餐厨垃圾”,因而把酱料瓶罐头盒等非餐厨垃圾和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放在一个塑料袋里,丢进餐厨垃圾桶中。环卫工人建议,如果对居民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告诉居民能吃的吃剩的会发霉的就是餐厨垃圾,居民分类投放会更准确。

“如果居民们哪一天不需督导,自己分类投放的餐厨垃圾能纯净到这个水平就好了。”环卫工人将分拣完的一桶餐厨垃圾推给记者看。记者发现,经环卫工二次分拣出来的餐厨垃圾,纯度和本月初记者到上海采访期间蹲点的一个小区,居民干湿分类投放的湿垃圾纯度基本持平。“你们报道上海垃圾分类的新闻,我看过,我希望小区居民也能分出像上海小区那样纯度的餐厨垃圾。”

C、求变

小区行动效果参差不齐

作为600个样板小区之一,穗园小区配了分类垃圾桶。然而在穗园小区以东3公里外的信华经理人家园小区,至今仍未配齐分类容器。记者7月28日在小区里看到,居民投放垃圾基本使用的是楼道内无分类标识的白色垃圾桶。据该小区居民反映,他们曾向12345热线反映“小区分类容器不足、居民无法参与垃圾分类”的问题,之后物管曾在每一栋住宅大堂增设一只可回收物垃圾桶。但截至目前,小区依旧难觅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这两类垃圾桶,居民暂无法实现彻底地垃圾分类投放。

“分类垃圾桶是设置了,但好像大家都不分类投放,也没人阻止。”7月21日至28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广州市天河区上社村,暨南花园、嘉裕君玥公馆、越秀区福今北社区、荔湾区逸彩新世界等多个小区。在这些小区,记者发现,垃圾分类容器配置较齐全,居民较容易找到各类分类垃圾桶;但在分类投放意识上则仍需加强。

在上社村,入夜后所有垃圾桶皆“爆仓”。记者在“爆仓”的垃圾桶内发现明显混合投放现象。

在逸彩新世界小区,记者看到有居民将西瓜皮投入有害垃圾桶,将药品丢进餐厨垃圾桶,有小区保洁员把打扫完的树叶,直接倒进有害垃圾桶。

在暨南花园,虽然小区已实施楼道撤桶且在小区内可看到明显分类宣传,但可能是缺乏监督和引导,居民混投垃圾现象频现。

在嘉裕君玥公馆,居民比较注意小区的保洁,乱扔垃圾的现象较少;但打开各类分类垃圾桶,依然发现很多投放不准确的垃圾。

在福今北社区,记者发现小区虽声称配齐了分类垃圾桶,但在设置标准上却未严格对标广州分类要求,多只绿色垃圾桶却喷上了本来应在灰黑色垃圾桶上才出现的“其他垃圾”字样。

多数高校暂未加入行动

“居民小区动起来了,我们住的地方会行动吗?”一位广州在读大学生向记者咨询,大学宿舍是否也应参与分类?

7月10日,记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看到,该校已发出通知,将对教师公寓D1栋至D5栋、博士公寓C16栋和C17栋实行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记者查询发现,这则通知曾一度在众多广州高校自媒体中流传。

另外,记者7月中旬走访广州多所高校了解到,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在穗高校,学生宿舍区均可见不同形式的分类垃圾桶,但和很多居民小区一样,缺乏监督、存在混投乱投等现象。暨南大学的学生也反映,在校园的校道上只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而宿舍区内的垃圾桶无分类标识。记者向上述学校的基层环卫工人了解情况。环卫工人表示,他们一般都是先将学生投放的垃圾混收,然后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拣。

“分好类的垃圾,真的分类运走?”这是有意参与垃圾分类的广州市民最想知道。

“居民投下来时已经是混的,我们很难分类运走。”在海珠区南华西街,基层环卫工告诉记者,分类运输的前提是分类投放,如果前端没分类后端也难分类。

7月17日,记者在广州福今路,目击到有环卫工人将本属于有害垃圾的灯管放入其他垃圾桶内,被垃圾压缩车压缩运走。发现此状,记者当即通过12345微信公众号下单投诉。没过多久,相关部门致电记者表示将整改。但截至7月29日,记者在微信中的投诉仍显示“处理中”,无进一步答复。

7月25日晚,记者在广州东兴北路路边垃圾装运点,又一次看到环卫工人将灯管与其他垃圾混合投放送入压缩车的一幕。“只有几条,数量很少。”环卫工人解释,他们难以就有害垃圾找单独存放点存放并安排专车运走,只好“混收混运”。(羊城晚报记者 梁怿韬 丁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