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片垃圾都有归宿

从玫瑰城小区看我市如何推进“环卫+物业”垃圾分类模式

混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如何才能低成本、接地气地开展垃圾分类?我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与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环卫+物业”垃圾分类模式。7月3日,记者走进夷陵区玫瑰城小区,了解该模式在试点小区的推进情况。

环卫出钱,配备垃圾分类设施

推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2017年初,夷陵区环卫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将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原有的传统垃圾桶,更换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桶,并附上了详细的分类图片及说明。结合小区还有业主正在装修的实际,建立了可回收物堆放区和装修垃圾临时堆放场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投放收集体系。

记者在小区看到,全小区11栋住宅楼均配有四色分类垃圾桶,位于楼栋下方的显眼位置,居民下楼只需走上数十步即可到达,垃圾就近投放非常方便。走近位于小区一角的装修垃圾临时堆放场地,近50平方米的空间里,堆放着瓷砖、木条、油漆桶、玻璃等装修垃圾。而在可回收物集中区,按各楼栋堆放着黄板纸、包装盒等可回收物。

物业出力,引导垃圾正确分类

漫步在玫瑰城小区内,时不时可以碰到佩戴着袖章或胸牌的“巡逻”“站岗”人员。看到有业主在垃圾投放点丢垃圾,他们会主动上前检查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并指导他们投放到相对应的垃圾桶内。

他们是服务玫瑰城小区千余户业主的信泽物业工作人员。为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该物业公司与区环卫部门积极对接,在小区内设立了垃圾分类联办室,将小区内物业公司的保安员、保洁员和管理员,转变成了垃圾分类宣传员、引导员和督察员。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该小区今年来共诞生了六批共66位垃圾分类每月之星,成为垃圾分类的积极践行者。

“每天上午8点到10点、下午4点以后为垃圾投放高峰段,投放垃圾的人会比较多。大家最容易搞错的就是玉米棒子和坚果类,以为是厨余垃圾,其实是其他垃圾。”长期在一线指导垃圾分类,引导员周英芳有了经验。

目前,该小区有垃圾引导员11名、宣传员25名、督导员10名。他们进楼入户讲解垃圾分类方法,指导分类垃圾正确投递,对未分类投放的楼栋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大大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处理有方,分类垃圾各有归宿

在小区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的一侧,设有一个长约6米、宽约1.2米的水泥池子。池内分三层堆放着园林垃圾、泥土和部分厨余垃圾,用塑料严严实实捂紧,等待其腐烂发酵成有机肥料——这是该小区对部分易腐垃圾的处理方式。

据督导员王喜英介绍,该处理点和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建于去年初,每一个季度处理一次易腐垃圾,最后形成的有机肥主要用来给小区植被供给营养。

此外,小区产生的其他垃圾由区环卫处运输至三环湾填埋场进行填埋;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堆放区积累一定数量后,由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定时上门收运。有毒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先由区环卫处的全密闭式收集车运输至临时储存点,再分别处理,前者被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处理,后者由环保部门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此模式以低成本、接地气、便于实施地方式,实现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分类处置,让每一片垃圾都有了归宿。(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雷春桃 见习记者 徐子凡 通讯员 易孜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