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唱主角 城乡靓起来 马家店街道“镇村同治”改善人居环境

整治后的赵家河冲口渠清澈透绿,如一幅风景画。 三峡日报通讯员 张新苗 摄

永收垸村居民点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赏心悦目。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凡 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在枝江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马家店街道采取“镇村同治、城乡联动”的方式,在17个村(社区)全域推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环境、呵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截至6月20日,马家店街道已经清理垃圾6500吨,清理堰塘38口,清理沟渠7200米,植树8500株,种花草26200平方米,拆除各类违建745户,拆除违建房屋面积3195.74平方米,拆除铁皮棚面积26032.74平方米,城乡环境变身“绿净美”。

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聚合力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如何打消群众疑虑,带动群众一起干,成为工作开展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

怎么办?“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带头干,群众才能跟着干”。在街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上,马家店街道党工委向辖区党员发出号召,村、社区“两委”班子要带头整治,示范引领。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难度最大的是拆除居民户自建的铁皮棚。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旭带头做通自家老人的思想工作,拆除了宝筏寺村老家的铁皮棚,滕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滕廷维,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锐,妇女计生委员谭凤梅等村、社区干部纷纷带头拆除自家铁皮棚,广大居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拆棚工作顺利开展。

街道民主路外贸小区老党员谢远洪,在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后主动请缨,承担宣传、收钱、沟通、管理等多项工作,逐户上门做工作,社区居民受感染,主动配合,自发开展拆违。党群携手,成效显著。

变废为宝,就地取材美环境

在沿江大道滕家河路段,公路两边的农户家门口纷纷扎起了竹篱笆、木桩围栏,昔日散乱的自留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特色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成为该路段一道田园风景线。

“该路段的整治我们所有的花费不到3000元钱,主要用于购买本地竹子制作竹篱笆,大部分的材料都是居民自发捐赠、免费提供的。”滕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滕廷维介绍。

马家店街道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沿江大道等重点路段,发动农户主动将自家菜地沿道路留出1米建设“绿化带”,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将农户自家已不再使用的石槽、水缸作花盆,养殖水葫芦、水草等本地水生植物,发挥乡村生态要素的景观功能,打造自然景观带。

目前,马家店街道已就地取材打造了17个亮点区域。

群众自治,巩固提升管长效

丰坪巷社区居民左友芹是园林九巷“巷道长”,每天下午,她都会到园林九巷走一走、转一转,看看道路环境情况,和街坊邻居拉拉家常,听听意见。

为建立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辖区环境整治成效,实现居民环境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目前在马家店街道主城区4个社区和江口老社区,已有143名像左友芹这样“巷道长”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分别由各社区组织所在地居民集体推选,由威望高、口碑好、能力强、热心公益的居民担任,检查环境卫生、收集居民意见,架起居民和社区联系的桥梁。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群众必须唱主角,只有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整得好、治得住、管长效。”马家店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张新苗说。

除了“巷道长”,马家店街道还组织各村、社区建立了美丽家园创建理事会,由乡村贤达、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为成员,收集整理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宣传发动村民全程参与,在各村发展环境巡查整治“三员”队伍40余人,有效遏制了环境卫生问题反弹现象。(三峡日报通讯员 罗霄 吴玮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