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体脱贫的远安县,财力并不宽裕。今年以来,远安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少花钱,啃下硬骨头,扮靓美丽乡村。
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扮靓乡村,不仅为美,更为未来。”
不花钱,少花钱,不花冤枉钱
远安城郊10公里,旧县镇七里村。主干道边,铺着200多米的城市绿化草皮。
“这是搞什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花大价钱把城市草皮搬过来吗?今后一律禁止!”今年元月,远安县委书记张立新检查时责问镇村干部。
发动百姓,就地取材“少花钱”,绝不花冤枉钱,刚脱贫不久的远安立下规矩。
全县117个村,每个村启动资金5万元,验收合格再奖补5万元。“相当于一个村10万元。10万元能做什么?只够30平方米的绿化。”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办副主任冯孝宝说。
如何花小钱办大事,远安出台《技术标准》,不种草皮和球型灌木,多种乡土树种和小树,提倡移栽,依山就势不整齐栽植。
“2.5元一株,买了20万株小银杏树苗,每个村近2000株,可以栽很多地方。”冯孝宝说,为发动群众,分发给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都是果树。
“关键是把群众发动起来。”河口镇樟树村村主任邓华刚开始组织村民开会时,常被“放鸽子”。她带着村干部在一些平常被忽略的角落,清理打扫。刚开始村民还会说“干部没事干,天天打扫卫生”,后来看到环境确实变美了,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
6月3日,阳光正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该村,只见一块空地上摆着300多个罐子,村民刘明望、曾德平等人,正往罐子里加泥、注水、种上荷花和铜钱草等植物,造小盆景。
刘明望衣服上糊着泥,脸晒得通红。他开着三轮车,把油坊的8个桶全用上,从堰塘里挖泥,一趟半个小时。“以前,这里150多间没人住的危旧土坯房,猪粪四溢,无处下脚。”刘明望说,“现在,村民义务投劳,拆旧房、清栏圈。这些罐子都是从旧屋里收集的,做成盆景发到各户。”
今年来,该县累计召开村民场屋会1434次,组织近10万群众参与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
拆违建,改猪栏,啃下硬骨头
远安,我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多年前就基本实现“全域不见白色垃圾”,农村环境基础良好,村民环境意识强。此次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种花种树,还要啃硬骨头。
近年来,远安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搭在道路两侧的彩钢棚遍地开花,村民做餐饮、副食等生意。拆除违规搭建的彩钢棚,就是块硬骨头。
嫘祖镇分水村沈国秀,在自家彩钢棚内经营早餐店20多年,“以前路两边搭满了,足有40多个。”
村书记敬吉香多次上门劝说都碰了壁。关键时刻,沈国秀儿子站出来,“妈,我是党员,这次要带个头,整治环境也是为自家好。”这时,沈国秀讲出了心里的小疙瘩:家门口地势高,排水不便,钢棚可以挡雨便于排水。敬吉香立即联系人员帮助改造。沈国秀理解村干部的苦心,拆了彩钢棚,将早餐店搬到屋内。
除了拆违建,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也是农村环境的大污染源。
6月5日,洋坪镇凤凰村五组村民张学栋,带记者看自家猪圈。他家今年4月改造的猪圈,坡度改成15度,便于猪尿顺坡流;排污口加装围网,实现猪粪干湿分离;食槽分成两个,一边喂干食,一边喂水。干粪还田,湿粪先后进入三格式化粪池、人造湿地、生物慢滤池,经三道处理后排放。“以前猪粪顺着阳沟流,村里都是猪粪味,今后再闻不到了。”
今年来,远安共清理农村垃圾近2万吨,治理污水沟渠1600多条,清理彩钢棚等违建2600多处,拆除旧屋、栏圏1900多处,整治畜禽粪污1600余处,农村颜值焕然一新,全县正全力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推进试点示范。
能人归,旅游兴,山乡变“网红”
村庄美,旅游兴,能人归。
在翟家岭古村落,400多年前翟氏祖辈立下族规:严禁伐木,违者将接受全族公审,杖击鞭打。每家添了新丁,都要种一棵树。如今,这里古树参天,石屋雅致,经过整治后干净整洁,吸引大量游客参观留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全域旅游。如今,远安农家乐、乡村客栈等突破千家,全县超过1/4的人吃上旅游饭。远安这个山区小县,一跃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被众多游客捧为“网红”。1月至5月底,远安旅游共吸引游客35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2%。
被吸引的,不仅仅是游客,还有远安的年轻人。
在外闯荡10多年的肖银,放弃20万元年薪岗位,回老家洋坪镇蔡家沟村创业,发展百亩茶园,带动6名青年返乡创业,“房前屋后,独栋别墅,新鲜的空气,这种环境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乡村创业机会很多,这不就是高质量的生活吗?”
如今,远安有百余名“90后”返乡创业,70多家企业、140多名创客进入孵化中心,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施展拳脚。
昔日的省级贫困县,正焕发出全新活力。(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