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法志在嗅辨室工作。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来认识一个很有味道的职业——恶臭嗅辨师。
据浙江生态环境厅介绍,2014年-2018年期间,我省恶臭嗅辨师一共发证468人。其中,男嗅辨师262人,占56%;女嗅辨师206人,占44%,以年轻人为主。
闻臭识空气,嗅辨师也被称为“闻臭师”。正是因为“闻臭师”们围着臭气转,不断与污染环境的“恶臭分子”做斗争,才换来更加洁净的空气。
●为什么需要这个工种?
专业机器只能测定单一臭气的浓度,气体的成分比较复杂,人的鼻子是恶臭程度最直接的感官表征。“闻臭师”顾名思义,就是用鼻子来为恶臭“定罪”,其结果也是执法部门处罚的依据之一。
需要“闻臭师”出马的主要有环境厂界空气、污染源排气筒两种。一般的恶臭样品来源于黑臭河、垃圾处理厂、环境应急事件现场以及市民投诉有恶臭的区域等。
●“闻臭师”如何工作?
首先他们要到现场采样空气:企业有处理设备的,用真空气袋,通过企业的排气筒采样;还有一种是气体无组织排放的,嗅辨师则要根据风向等进行采样。
现场采样后,嗅辨师集中到实验室里进行嗅辨,直接通过人的嗅觉感官测试。如果只找一个嗅辨师嗅辨,主观性比较强,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所以嗅辨需要一组人,至少6人,还要有一个判定师和一个配气人员,通过统计的方式得出结果。
在配气室里,配气人员在三个袋子里,分别充入干净的空气和污染的空气样品,再交给嗅辨师嗅辨。这些样品都会编号,以便记录。空气样品在进行稀释后,需要嗅辨师多次进行嗅辨,直到所有嗅辨师都闻不出气味为止。
经过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能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判断采集的气体是否超标。
●如何成为“闻臭师”?
“闻臭师”的年龄要求18至45周岁,不吸烟、不喝酒、嗅觉器官无疾病等条件。
嗅辨师的申请人要到国家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进行统一培训,通过笔试和嗅觉测试,取得上岗资格证。在嗅觉测试中,需要分辨出汗臭、花香、成熟水果香、甜锅巴气味和粪臭味五种气味。
除了要求生理状态和年龄限度,闻臭师每三年要进行一次审核,相当于“年审”。每次“年审”差不多有30%的淘汰率,如果通不过考试只能退出嗅辨师的队伍。
徐舒,女,44岁
做了9年嗅辨师,喜欢没有气味的环境
44岁的徐舒是温州市最早的一批嗅辨师之一,她在2009年取得了国家颁发的嗅辨员资格证。
2010年开始,她牵头组建温州市第一个开展恶臭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近10年来,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站)的嗅辨师队伍逐渐壮大。
“目前监测站共有66名工作人员,其中25名有嗅辨员资格证。”徐舒告诉钱报记者,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并鉴定水、土壤、空气等各种环境指标。
“任务来的时候我们在全站范围内挑人。”徐舒介绍,25名嗅辨师分散在监测站的各个科室,平常在岗位各司其职,有任务时才会临时组团。当然,除了正常上岗的6个“闻臭师”,还要有几个“备胎”,以防有人临时身体出状况。
“人的嗅觉是会疲劳的,一个味道闻久了自然会累。更不用说,我们闻的是刺鼻的气味。”接到嗅辨任务后,一两天内不能吃葱姜蒜等有刺激性的调料,“甚至火锅店、烟味浓烈的棋牌室也不可以去,首先要保证自己身上没味儿。”
“恶臭”主要靠的是嗅觉,因此实验室的布局和装修都有要求,“首先要保证实验室完全没有味道,墙体都是玻璃的。”
“辨识气味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粪臭味,当它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香甜的气味。”徐舒介绍,正是因为气味跟着浓度变化,也让这份工作有一定的挑战性。
做了9年的嗅辨师,也许是闻的味道太多了,徐舒喜欢没有气味的环境,因为洁净简单。每次到香味浓郁的酒店,她都会第一时间开窗通风。
林法志,男,34岁
类似米饭馊掉的酸腐味,这个样品的气味几年过去还记得
34岁的林法志持证4年,是监测站为数不多的男性嗅辨师之一。
“做这行鼻子不能太灵,也不能太迟钝。太迟钝的话通不过考核,太灵敏的话代表不了大众水平,不能真实客观反映臭气的浓度,也会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林法志告诉记者,“闻臭师”可以说是“大众评审团”,鼻子属于普通水平。
“闻臭师”经常要闻各种恶臭,会不会出现工伤?“我们闻的时候并不知道气体里有什么成分,是否包含有毒物质。”林法志说,毕竟这是一个双盲检测。不过,他们闻的并不是直接采集来的样本恶臭气味,而是稀释过很多倍的气体,因此就算有损伤,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此外,闻也有专业的姿势和方法,闻的时候不能猛吸一口,而是将气体放在胸前,慢慢挤压一些出来轻轻闻。
“不能完全避免身体伤害,毕竟闻久了鼻子很容易疲劳。鼻子不灵敏,心情也会不好。” 林法志说,“嗅辨师是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一份工作,大家并没有补薪。只不过闻多了次数,会有补休。”
“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的一个样品,有点像米饭馊掉的酸腐味。”林法志说,这是他从业生涯中遇到的同一批次嗅辨时间最长、需稀释次数最多的。
贾晓琼,女,40岁
那一次闻臭她坚守到最后,工作近2个小时
近几年,环境空气变好,加上原先承接的验收工作交给了第三方,需要出动“闻臭师”的机会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今年5月17日上午,嗅辨师贾晓琼参与了一次嗅辨任务,这也是监测站今年以来唯一的一次嗅辨任务。
恶臭气味的样品来自温州的一家工厂,是在5月16日采集的。
“恶臭样品的鉴定要在24小时内做完,而且时间越早越好。”贾晓琼说, 5月15日,她就收到了“招募令”,主动报名成了这次任务的嗅辨师。她提前开始了佛系状态,调整身体机能,杜绝熬夜,拒绝葱姜蒜,除去一切有气味的护肤品。
当天的6个“闻臭师”里,贾晓琼在嗅辨室待的时间最长,接近2个小时。
“因为我之前全部闻对了。”贾晓琼说,没找出样本气体的人会终止本次嗅辨任务,找对的人要一直闻下去,直到成为最后一个正确的人。当天,贾晓琼闻了四个稀释倍数的样本。
恶臭样本在稀释倍数下,其实只能闻到一点点的异味。“闻臭师”不需要分辨具体的气味,只要找出有异味的气体就可以。
闻臭结束之后,再由主导全局的判定师做出最后的统计结论。可不要小看“闻臭师”的鼻子,他们出具的数据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钱江晚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