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废”变身0.2吨“宝” 宜昌探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仅需24小时,2吨厨余垃圾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就能转化为0.2吨生物有机肥。6月3日,在宜昌高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从周边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而来的厨余垃圾,被分拣好后送进全自动封闭的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设备,开始了又一次“轮回”。

以前厨余垃圾都是一埋了之,如今变废为宝。该设备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黄米通介绍说:“设备首先将有机垃圾进行破碎、加温搅拌,再利用特种微生物菌剂在一定条件下对易腐垃圾进行分解,最终产出生物有机肥,其垃圾减量率达90%,资源化利用率达10%。这种有机肥无异味、肥力足,市面上很抢手。”

处理效率可观,但设备运行成本如何?该设备引进仅月余,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据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日处理能力为两吨,每天耗电约120度,只需1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一年下来可减少填埋700余吨厨余垃圾,有效节省垃圾处理成本。

处理过程中有无废水、废气排放?该处理设备一侧摆放着半桶清水。黄米通说:“这是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设备本身不产生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厨余垃圾所含水分几乎全部蒸发,产生的气体经过处理后能够做到达标排放。”

厨余垃圾在进入设备之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分拣,以确保分类精确。遇到分类不规范的厨余垃圾,工作人员还会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

小小二维码,暗藏玄机。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浩介绍,宜昌高新区在引进处理设备基础上,还动脑筋开发了智能云平台,遇到这类情况,可扫描二维码得知垃圾由谁产出,进而通过平台对其进行微信提醒,促进市民规范垃圾分类行为。

回溯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环节。宜昌高新区除了在小区免费发放带有专属二维码的垃圾袋外,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查看垃圾桶内的垃圾量,进而提高分类收集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投入成本。

垃圾分类,难在精准。吴浩表示,高新区引进微生物垃圾处理设备,辅以信息技术手段,目的就是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方位体系,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下一步,宜昌高新区计划将这套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推广到更多小区,各大菜市场、大型农贸及蔬菜批发市场。

据了解,2吨厨余垃圾约等于200余户、600多名市民1个月的垃圾产生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