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记者从全市乡村振兴座谈会上获悉,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三农”工作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去年,农业增加值达到406.6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514元,增长8.27%。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市特色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7.56%。柑橘、茶叶、蔬菜产销均创历史新高,蔬菜产业成为产值第一的产业。供给质量持续优化,生态养殖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25%,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99%以上。品牌培育步伐加快,“宜昌宜红”和“宜昌猕猴桃”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共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151万亩,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比率为96.8%,基本形成了村有发展规划、有主导产业、有合作社带动、有发展基金、有示范基地、有到户政策的格局。
不仅如此,我市还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畜禽粪污治理、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等普遍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去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启动了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市共改造无害化厕所10.4万座,精准灭荒7800亩,造林合格率达到91.1%。新建5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在36个乡镇、41个村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稳定在90%以上。宜都市、枝江市被推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市,夷陵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同时,我市三产融合成效显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5家,产值890亿元。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示范点、田园综合体、产业强镇、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去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收入40亿元以上,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销售额55.8亿元。建成益农信息社89个,秭归、五峰、夷陵3地纳入第三批全省整县(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
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业首席专家制”,成立全省首家职业农民学院,发布了全国首部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地方标准。
按照要求,今年,我市将在加快产业培育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力争安排整治200个行政村,创建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峡日报记者何冠英、通讯员马昌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