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心公益,是众人眼中的“最美青年”;他真情关爱,是学生心里的“热心哥哥”;他创建“晓岸”志愿服务队,投身志愿公益事业10多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的青春最出彩。
他叫马晓岸,是点军区点军街办团工委副书记。19岁那年,他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感动中国的义务支教者徐本禹,被他只身支教贵州贫困山区的故事深深打动。
从此,他便怀揣公益梦,投身各类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成为一名志愿者精神的践行者、公益团队的带领者。
坚守灾区山区支教
用行动书写爱与梦想
2010年10月,一条青海玉树孩子没有衣服过冬的消息让马晓岸格外揪心。几经协调联络和策划,他发动武汉高校社团的力量,开展报纸义卖活动,为青海玉树藏医孤儿学校筹得善款5000余元。
几次募捐活动后,马晓岸逐渐意识到,善款捐助只能解决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富足是孩子们更为需要的。他下定决心带着志愿服务队前往青海玉树支教,给那里的孩子送去知识和希望。
2011年7月6日,马晓岸带领8名志愿者,历经46小时的车程,最终抵达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孤儿学校,自此他踏上了“用支教传递爱心”的征程。
同年,马晓岸与贵州从江县团委取得了联系。之后每年假期,他都会组织志愿者到从江县支教助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会、“心灵邮箱”,在孩子们心间点燃一盏盏明灯。马晓岸说,他的梦想是在当地资助10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圆大学梦,并建1所希望小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晓岸的努力得到了他研究生所在学校、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一位企业家主动联系马晓岸,要求加入爱心团队。
他们选择了贫困程度较高、留守儿童较多的加车小学作为援助对象,筹资63万元重新修建学生宿舍楼。
其实,马晓岸的足迹远不仅在青海玉树、贵州从江,还有四川汶川、雅安和湖北恩施等地,他和团队成员像亲人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目前,通过马晓岸的努力,累计为灾区、山区筹集物资达150多万元。
“热心哥哥”助力前行
瑶族女孩走出大山
“晓岸哥哥,谢谢你多年来的资助,现在我已正式成为一名大学新生……”2017年9月初,马晓岸收到了贵州瑶族女孩陈红的短信。
原来,早在2012年,马晓岸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来到贵州从江县高芒村小学。在支教过程中,六年级的瑶族学生陈红和邓鲜花引起了马晓岸的关注。两个女孩学习成绩都很好,家庭的贫困、生活的艰辛没有阻挡她们对知识的渴求。
一天,邓鲜花找到马晓岸说:“父母让我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帮他们干农活。”马晓岸一听着了急,连忙找到邓鲜花的父母做思想工作。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邓鲜花的父母。
第二年,马晓岸支教结束,离开了高芒村。之后的五年里,马晓岸和他的团队一如既往地帮助这两名女孩。
2017年6月,得知自己高考成绩后,她们第一时间告诉了马晓岸。这时,马晓岸已经在点军街办工作两年了。为了帮助两名女生填报合适的学校,他放弃休息彻夜查资料,并专程到学校咨询沟通。很快,两名女生被顺利录取了。
2017年9月,邓鲜花和陈红从贵州老家到宜昌看望了这位“热心哥哥”。马晓岸和团队成员带着她们参观了三峡大坝,游览了宜昌…… 返校前,邓鲜花和陈红找到马晓岸说:“今后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要像哥哥一样做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学生。”
爱撒家乡初心不改,公益事业永不停步
2015年8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马晓岸参加省委组织部公开招考,进入点军区点军街办工作。在做好工作之余,他初心不改,继续奔走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
2016年暑假,在马晓岸的牵线搭桥下,一支由四川、浙江、山西、湖北等多地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点军区牛扎坪村与紫阳村,建立爱心基地,为当地120余名孩子提供长期志愿服务。
2016年11月,由“晓岸”志愿服务队发起,联合社区、学校志愿者走进点军街办松鹤园敬老院。志愿者与老人们聊家常、包饺子,为他们表演节目、修剪指甲、整理房间,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地温暖。
2017年暑期,“晓岸”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希望家园”活动同时在贵州从江县加么村、点军街办牛扎坪村、联棚乡泉水村、宜都姚家店镇刘家嘴村四地开展。
2018年1月,马晓岸和团队组织志愿者们在长江沿线开展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垃圾清运志愿服务活动。
……
回到家乡的几年时间,马晓岸结合脱贫攻坚、文明创建、河长制等工作,带领团队继续发光发热,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心支教、暖冬行动、保护母亲河、文明宜昌我先行、关爱老人等多项活动,群众纷纷为他们点赞。
今年4月30日,马晓岸作为获奖代表赴武汉参加了湖北省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和2019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他说,新时代的青年人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奉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把这份爱心事业坚持下去。(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孙晓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