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刚过,一首由人文艺术高中琴房阿姨演绎的钢琴曲《茉莉花》火了。
4月22日晚10点,网友“@HBYC、小春子”在学校对外开放的三楼球场练完球后,意外发现琴房阿姨如行云流水般地演奏《茉莉花》,于是就将这一幕拍成视频上传抖音,短短几天,该视频抖音阅读量就已突破45万,网友动手留言6070多条。
网友纷纷留言:“高手在民间”“现代版的少林寺扫地僧”“人不可貌相”;
还有网友听出了演奏者的心声:“觉得过得很开心的节奏,阿姨过得很开心”“所以说学乐器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自己开心”……
4月25日,记者慕名来到人文艺术高中,见到了视频中的主人翁冯小燕本人。
自学成才,靠旁听练出来的技能
一楼教室外的走廊里,摆放了一些学校这些年淘汰下来的钢琴,因为准备搬迁新校区,这些钢琴还没来得及处理。这里,也成了冯小燕练琴的最好地方。
“冯阿姨是学校管琴房和保洁的阿姨,她没有学过琴,琴弹得这么好,都是这么多年来自己摸索出来的。”学校校办主任裴延波介绍。
“学生早上6点开始进教室练功,晚上10点练完琴离开琴房后,我做完卫生就可以在这里练半小时琴。”冯小燕腼腆地说。
校团委书记赵超老师也证实:“有时候音乐课上到一半,会发现外面走廊上站着一个人,不用猜,那人又是路过拔不开腿的冯阿姨。”
收发钥匙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张婷婷 摄
冯小燕告诉记者,“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曲子,旋律在脑袋里过几遍,自己就可以摸索着弹出来。”说完,又给记者完整地演绎了一遍《茉莉花》。
“阿姨没有谱子,还能弹得这么好,真的让我们自愧不如。”音乐课代表叶蕊琦告诉记者,冯阿姨这么大年龄都这么热爱学习,自己和同学更没有理由懈怠了。
学校活“宝”,孩子们的贴心阿姨
不到十平米的管理员寝室里,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塑料瓶和杂物。这里,也是冯小燕生活的地方。
寝室里东西虽然多,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办公桌前,墙上最中央摆着学生上下课的时间表,对面是一面钥匙墙,旁边是一沓厚厚的手写备忘录,还有一些她和学生之间的小约定、小秘密。
冯小燕有一本工作笔记,里面分年级分班级记录着学生的练琴次数、认真程度。当然,里面也记录着违纪学生的姓名,何时何地,违纪事由。厚厚的一本工作日志,堪比《班主任教育日志》。“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才能放下拖把又拿起笔,以认真工整的笔迹这样执着地书写,即使她并不拥有讲台,也不拥有戒尺。” 音乐班班主任鲁老师感叹道。
学生小祥送来的简谱让冯阿姨开心无比。 学校供图
“冯阿姨简直就像是我们的副班主任。她转琴房的时间比我们当老师的时间还长,正因为下课时间,一直守在同学们身边,孩子们渐渐把她当成了好朋友,有时候不愿意跟我们和家长讲的事情,都愿意和冯阿姨说。” 205班班主任赵老师告诉记者,不管自己来得多早,总能看到冯小燕将毛巾搓得干干净净并晾晒好。
1604班的颜同学,刚入校时,专业特色不突出,心理压力大。她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冯小燕后,冯小燕立马向学校艺术处主任叶卫国求助。最后,在叶老师的帮助下,专业一般的颜同学以全国第9名的好成绩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专业。
不少毕业生感叹,“冯阿姨简直就是学校的一块‘宝’。体艺大楼有两层琴房,80多间琴房,冯阿姨在这里工作了8年,每届音乐生,那些毕业多年的,班主任都未必记得清楚,她都能准确地叫出名字”。
苦中有乐,学琴能力比技巧更重要
“一天忙下来有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只要弹几支曲子,整个人心情就会好很多。”冯小燕告诉记者,人生坎坷,难得在工作之余还能做点开心的事情,所以,这些困难也就不算什么了。
“冯阿姨的乐感很不错,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总体听来干净、流畅。她用的和弦也很简单,像她这样自学的,很不容易了,此外,她的肢体语言也非常不错,她能通过听觉模仿,找到适合自己的肢体语言,也是一种能力。”三峡艺术高中艺术处主任叶卫国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听冯小燕弹琴的时候也觉得很吃惊,冯小燕的自学能力、演奏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过去以应试为主,强调技术,现在强调能力,包括试唱、练耳,拿到谱子马上能试弹,或者听完曲子也能弹出来。”叶主任也提醒,学琴就要像冯阿姨一样,把它当成乐趣,自然就会爱上它,日久天长,就会形成一种能力和素养。(三峡商报全媒记者张婷婷)
记者手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与视频中身穿保洁服装不同,冯小燕本人身材偏瘦。如果不是她自己介绍已经65岁了,常人很难猜出她的年龄。我想这也是,因为学校的育人氛围的熏陶和对音乐的喜爱,让她看起来显年轻。
冯小燕之前一直到处打工,生活坎坷且不稳定。直到进入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工作以后,冯小燕就再也没有换过工作了。可见,虽然保洁员工作也很辛苦,但她却很热爱这份工作,一直都没有离开这个地方,也没有忘记挤时间练琴。正如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所写那样: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