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沟通阡陌,果木飘香,游人如织……清明节,驰骋于江南点军的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这如诗如画的风景,正是点军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建设绘制的佳作。
两年来,20多条通村畅乡的柏油马路犹如黑色缎带蜿蜒在群山间,唤醒了隐藏山间的沉睡村落,美了颜值,富了产业,惠了百姓,惊了岁月。
打通富民小康路
“等路通了,生意会更红火!”4月7日,土城乡席家埫村,返乡创业农民吕红玉在自家开办的石林山庄前,看着奔忙于土三公路上的施工车辆,满怀期待。
吕红玉主动让出了自家的自留地修路,还忙活着办起了农家乐延伸项目野外拓展营、茶园采摘园。
“以前,乡村公路长期存在道路等级低、断头路多、配套落后、城乡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点军区委书记宋涛说,群众的期盼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经过深入调研谋划,2016年初,点军区作出了启动全域农村路网提档升级的决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7年初,点军迈开了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步伐。设计规划乡村公路689.5公里,其中双车道323公里,单车道366.5公里,县乡道和部分村道按照双车道6.5米宽四级公路标准建设,构建起“村通主干、户有支路”的全域路网体系……
“过去道路只有3.5米宽,大货车进不来,农民种的茶叶、柑橘卖不动,丰收不能增收。”土城乡花栗树村党支部书记黄兵告诉记者,2017年9月,龙曹路综合提档升级工程开工,拓宽到6.5米,去年村民们的农产品销售一空,公路沿线分别建起了柑橘、茶叶、花椒三大千亩产业基地。
黑色柏油路成了脱贫致富路。车溪人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能虎把目光投向花栗树村,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禅茶文化节,带动周边近百户农民增收致富。当下,他又有了新打算,将在村里再投资近亿元,建设红茶产业园。
昔日难行曲径,今朝富民通衢。点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与产业经济有机结合,“一路一特、一村一品”热闹了宁静的山村:
磨古路沿线建成了四季小水果基地,牛扎坪村挂牌的农家乐有20多家,天王寺村建起了全区首家乡村影视拍摄基地,赵土路沿线建成了1400亩泉水蜜柚基地……
搅热全域乡村游
清明节小长假,“坝上第一村”牛扎坪村“农家乐”爆满。
“永秀山庄”80后老板张帆,曾从深圳到北京,从央视到凤凰卫视,最终被家乡的发展潜力所吸引,2017年初放弃高薪蜕去华丽,毅然回乡将农家山庄打造成集农家饭、图书馆、娱乐室、会议室等为一体的高端大气的“旅游综合体”。
四通八达的路网,吸引了游子返乡创业,更激活了点军区全域旅游。
偏远的高岩村,藏有两处百年传统古村落:古屋斑驳,古树参天,古道天梯,峡谷纵横,风光奇绝。
山脚下,9栋吊脚小木屋,和着潺潺溪流,相映成趣。村委会主任杨云和介绍,自马杨路提档升级后,村里整合资源,吸引投资500余万元发展民宿旅游扶贫项目,昔日穷山沟如今成了“香饽饽”。
因路而变的,还有曹家畈等康养文旅小镇项目。未来,他们不仅是点军全域旅游的明珠,更是推动宜昌旅游提质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四好农村路”加速推进,点军迎来乡村产业发展的春天。2018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18亿元,接待游客380万人,旅游总收入26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13321元。
承载百姓新生活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撬动一个个村庄“颜值”变化的,正是一条条村道掀起的“美丽风暴”。
宋涛表示,“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只有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系统最优。
“搞好了是公德碑,搞差了是耻辱牌!”点军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祁明视公路质量为生命。设置公示牌,推行“路长制”,落实“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全区道路养护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开全省先河。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马杨路通向高岩村的路中央有一棵250余年的古枫杨树,施工单位将马路从古树两侧绕过,既保护了古树,又增添了新景。今年,300多公斤花草种子播撒在全区农村道路两侧,春暖花开时处处是风景。
葛古线沿途风景如画,点军着力将30公里长的葛古线打造成美丽宜道示范线,助推沿线4个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促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漂亮更要实用。2017年底,全省首个城乡客运充电站在土城乡投入使用,3年内将建成100个充电站点,开启了农村公共交通的新能源时代。公路沿途还建有休息场所、售卖点和公厕,方便群众轻松出行。
路畅了,乡村物流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每日货车、箱式运输车穿梭乡间,送进来的是时代的信息,运出去的是民生的腾飞。农民的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和农副业收入打开了生活新希望。
山水白云间,坦途展新颜。到2020年,点军区将实现全域“四好农村路”全覆盖。一条条盘山“黑龙”将承载着江南百姓新期待,通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覃燕妮 李鹏飞 黄翔 通讯员 汪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