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时间:2019年4月3日
讲述地点:点军区土城乡安梓溪村村委会
讲述人:谢作材(宜昌市财政局干部)
2018年2月,我来到安梓溪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没什么农村工作经验,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我深感欣慰,同时也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沉了起来。
一声声“老谢”令我满足
为扶贫点赞、喝彩、加油,村里的广播站开办脱贫攻坚专题节目——《老谢谈变化》,由我主播。我就细心梳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将其整理成文。
《我爱安梓溪》《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节目播了6期。我在广播里夸一夸乡村,让乡亲们对自己的家乡和未来更有自信;讲一讲政策,为乡亲们解开心中的困惑与谜团;谈一谈成果,让乡亲们看到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聊一聊村民,与大家分享邻里之间的暖心事,以及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乡亲……
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和乡亲们的距离也越走越近。“老谢,以前我老觉得我们村穷,现在听你一讲,我越来越喜欢我们村了!”“老谢,你讲得我们心服口服,我听了三遍,今后多讲讲传统美德,可以避免不少家庭和邻里矛盾咧!”“老谢,你普通话讲得不错,还可稍微讲快点,我们听得懂!”……我沉浸在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中,这份信任让我觉得唯有把工作做好、带领乡亲们致富,才对得起这一声声“老谢”!
莫让一场病压垮一个家
安梓溪村因残、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高达60%,落实好“134”“985”健康扶贫政策,莫让一场病压垮一个家,这可是天大的事啊!
而这些政策又多、又细、又专业,一开始我们是“云里雾里”,工作队的毛中庆对贫困户特有感情,他悟性高,很快掌握了政策,在村委会集中宣讲两次,又挨家挨户讲一些个性问题,有些村民甚至叫他“毛医生”。
去年6月8日,烈日炎炎,我和毛中庆,还有两名村干部及我们局里的结对帮扶人,带着贫困户龚万兵,专程来到市优抚医院,为他患有精神残疾的爱人咨询、办理慢性病门诊。在为困难群众办事的同时,我们对健康扶贫政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贫困户周光春患精神残疾,发病时把他70多岁的老母亲打得鼻青脸肿,我们的结对帮扶人驱车到村里把他接到市优抚医院,住院治疗70多天,几次到医院看望,出院后持续买药送药,目前治疗的效果还不错。
这些人和事,在我们村脱贫攻坚战场上,只是冰山一角。
乡亲们的笑脸激励我前行
去年村里为“一老一小”办的两件事,乡亲们特开心。
在重阳节,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买了一个开水瓶。工作队的几个同志陪同村党支部书记梁祖全,家家到、户户落,把300多个开水瓶送到老人手中。
去年7月,我们从宜昌书法家协会请来了杜老师,免费举办“爱心扶智”暑期书画培训班,教孩子们练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美术绘画。每天上课7个小时,有40多个孩子参加。 一次,在村里偶遇村民覃翠兰,她抓起我的手激动地说:“暑假把娃娃交给你们学画画,我们放心!”
今年春节,时隔36年,村民们自发组织起60多人的舞龙队,开展舞龙灯活动。村里村外,锣鼓喧天,喜气洋洋,老百姓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恩党的扶贫好政策,感恩伟大的新时代!
乡亲们一张张质朴动人的笑脸,正是我们扶贫路上的最大动力。
“三步走、六融合”驻村扶贫工作法
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驻村扶贫工作法,可概括为“三步走、六融合”。
“三步走”:往村民家里走,面对面沟通交流;往矛盾现场走,实打实解决问题;往群众心里走,心贴心排忧解难。这是扶贫工作的“根”与“魂”。
“六融合”:工作队员与“两委”班子深度融合,“协同作战”法;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深度融合,“底线思维”法;为何致贫与如何脱贫深度融合,“精准施策”法;从坏处想与从好处干深度融合,“一事一议”法;让“口袋鼓”与让“脑袋富”深度融合,“双轮驱动”法;驻村帮扶与结对帮扶深度融合,“互促互动”法。
我爱安梓溪!爱上了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善良的老百姓!(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宋程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