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扶贫的百里荒样本

聚力“四双”行动  “一主两副” 精准发力

3月22日,记者在百里荒旅游集团看到一套完整的旅游扶贫方案——

通过规划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地方性、坚守乡村味、筑牢田园梦,带动夷陵区分乡镇百里荒村、天坑村、中洲山村和龙泉镇柏家坪村、远安县花林寺镇罗家院村旅游扶贫开发,打造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百里荒村闫训平书记介绍,几十年前,百里荒片区交通闭塞,没有产业,很多村民靠周边几家煤矿和石灰厂维持生计,也有少量村民养羊养牛,生活十分困难。现在发展旅游以后,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村民通过种植解决温饱、养殖带动致富、旅游实现小康。百里荒旅游集团在旅游扶贫上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把旅游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效果“吹糠见米”。

景区倾力牵手贫困户,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贫困户都适合搞旅游,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贫困户都能以同一组织形式参与,扶贫对象必须精准确定、扶贫产业必须精准规划、扶贫项目必须精准实施。于是,百里荒旅游集团按照产业规律,为不同贫困对象制定的“一主两副”帮扶模式,成为了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力。

“一主”指旅游业,“两副”指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旅游兴,百业兴”,产业兴旺则乡村振兴。通过5年的发展,百里荒产业有规模、农民有分工,旅游业“火”了,农牧业“活”了,农牧“两副”扶贫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精准扶贫与市场资源无缝对接,农民不仅通过股金、租金、薪金脱贫,还通过旅游经济致富。

依照擅长,确定产业。分乡镇天鹅池村、中洲山村等高海拔山区的村民有牛羊养殖传统和经验,百里荒牧业公司将所有贫困户纳入畜牧养殖合作社,与旅游配套发展畜牧养殖业,让农民在从事畜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百里荒宜昌白山羊养殖“1235”模式和“1531”贫困户牛羊养殖模式,帮助养殖户年均增收6万元。养殖合作社还组织农民种牧草、务工、农副业经营创收,贫困户两季种植牧草,每亩收入1600元,户均年增收8000元。为贫困户提供长短两类务工岗位,年均支付工资320万元,恵及贫困户200多人。为防止牛羊破坏天然草场生态,牧业公司开辟了专供放牧的改良草场0.5万亩、人工种草0.8万亩,实施划区轮牧。

贫困户蔡发军,家里老人长期患病,负担比较大,长期在外务工,只能季节性回家处理农事。合作社为他选定了1531模式+种植青贮饲料相结合,并帮他准备好5亩玉米种子、5只基础母羊和5只断奶羔羊,并指导他建好配套养殖设施。2018年出栏商品羊10只,销售青贮饲料25吨,增收1.6万元。 

依照环境,因地制宜。远安县罗家院村毗邻百里荒景区,农田连片、农户集中,是远安县方向通往景区的必经之地。百里荒集团组建果蔬种植合作社,指导村民实行“原生态、零污染、高品质、成规模”种植方法,把田原变景区,把果蔬变产品。集团按照“农旅融合”的思路,出资建起了520亩的精品体验式高山小水果采摘园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农业景点,为旅游度假餐饮提供了生态农产品,使村民有了长期依托的增收平台。

依照特色,生产粮油。分乡镇南垭片区所产的“南垭贡米”和压榨菜籽油久负盛名,百里荒种植合作社组织村民建成了万亩优质稻谷和油菜种植基地,将农产品变成了优质旅游商品。同时,为方便游客观光,分乡财政出资建起了农田观景台、田园导游标识、排管沟渠和田间步道,举办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这里的高标准农田,与旅游高度融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使南垭片区的贫困户参与到粮油种植和加工销售活动中,收入不断增长。

旅游为依托、利益为纽带、基地先示范、订单连农户。目前,百里荒旅游集团通过“量身定制”,正在加快打造“五万基地”,即:万亩畜牧养殖基地、万亩观光牧场基地、万亩果蔬种植基地、万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万吨农牧产品加工基地。(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金贵满 叶小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