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陶罐、扎树枝、绑铁丝、雕石膏、捏橡皮泥、剪纸、缠线丝……最近一段时间,武汉大学文学院一帮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各种形式做出了活灵活现的古汉字,再配上一首以该字为主题的原创古诗词,近40个手工作品都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本是一项课后作业,由于学生们完成得太优秀,学院临时决定,在下周办一场主题文创展览。
各式手工艺术品作业
一个字藏着千年文明
昨日,武大文学院教师工作室里堆满了手工艺术品,小的有陶罐,中型的有泥塑、石膏模型、剪纸、弦丝画,大的有铁艺装饰。大学生还玩这些中学生做的手工活?仔细一看,原来没这么简单——每个作品都是表现的一个古代汉字,不仅体现出字形,还还原了字意。不是经学生介绍,很难领会其中的奥妙。
江河组合代表华夏文明
如,学生龙云鑫小组的陶器作品,怎么瞧都不像个字。当他用手分别遮挡一部分,大家豁然开朗:左边是个“江”,右边是“河”,两者共用中间的“水”。这么组合还有着更深的意思,龙云鑫说:“我们将左边的‘工’字绘上了宫殿的图案,代表着古时的皇权;右边的‘可’上面绘制了农耕的图案,代表农耕社会;中间的‘水’将两个阶层分隔开,其中还有一点是条鱼,代表渔业文明和大河文化。整个作品,反映的是大江大河孕育了华夏文明。”
铁架子也是个字
赵宇飞小组的作品是个一人高的“铁树”,它的外型是一个甲骨文的“桑”字,树枝上有十个可以点亮的灯泡。赵宇飞解释,《山海经》中记载着十个太阳住在扶桑树里的传说,他们用摄像机架和铁丝制作了扶桑树,用灯泡来代表太阳。
做完手工只完成一半
记者看到,每个作品还有一首配诗。如用石膏做的武大牌坊、老图书馆模型旁,有一首学生写的《归珈》:烟火三声归梦醒,春风十里步盈盈。何年凭眺樱城上,再笑今朝花下情。
武大标志性建筑也做成作业
也有的作品没有和诗融为一体。周纳宇航带队完成的作品,非常巧妙,他们在泥塑店花100元做了个小陶罐,它的形状是甲骨文中的“卿”字。“这是上学期老师讲的,典型的会意字。两边是两个小人相对而坐,中间是一个食器,代表卿卿我我。”周纳宇航说,陶罐太小不能刻诗,但是该小组也创作了一首《乡间·飨会·与卿对饮》。不仅如此,小组中的文艺才女赵璇玉,还将这首诗谱曲配乐,自己演唱录成了音频。
古时的“卿”字就像这个陶器
还有一个作品用树枝扎出了猪舍、牛圈,用以表现“家”和“牢”的来源,学生们的解释和诗词录制成了视频。提交视频的学生还不少,有人通过动画演示文字演变,还有的小组甚至排练了情景剧、相声。
这是花式作业4.0版
这些有才又能干的文科生,来自武大文学院中国语文文学专业大一。他们这么“拼”可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要上交《古代汉语》老师王统尚布置的作业。
王统尚老师在欣赏作业
“知道他们有才,没想到这么有才。”王统尚老师笑着说,这项作业是为了考察学生对古汉字的理解,同学们的作业水平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介绍,刚开始各小组也觉得挺难的,后来经过讨论确定方向后,都做得很起劲。每个成品出来后,学生们都很兴奋,会互相考对方能否认出自己表现的字,也学习对方的创意。
王统尚说,光看各小组起的队名就能发现,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在对待——如,萤纡队、快雪时晴队、夜雨陈酒队、沧笙踏歌队、青钟箫筱队等等。“是不是比新生辩论赛的队名有文化多了?”王统尚笑着说。
小猪佩奇也出镜了
《古代汉语》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又是对打牢中文基础非常重要的课。王统尚此前就想了很多办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曾让学生用古文字制作新年贺卡,还曾要求写与武大相关的对联。曾有一个学生一口气写了20副对联,有一副上联就一个“树”字,下联是一个“人”字,让王统尚暗暗叫绝。
据了解,该院还曾出现过用甲骨文写情书、手缝线装书等作业,这次可以算是文学院花式作业4.0版。“布置花式作业,就是想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用,通过自己查资料、做手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王统尚说。(楚天都市报 记者柯称 黄士峰 实习生马雨欣 通讯员王怀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