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百里荒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

草木萌发,花意争春,百里荒上游人如织。

3月16日,周六。普百(夷陵区分乡镇至百里荒景区)公路,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自驾游车辆,打破了寂静的山村,成为改变贫穷的驱动力。

山上农家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车、这么多的城里人。”闫凤娥,百里荒村“山上农家”年轻的老板娘。趁着天晴,她的农家乐改造扩建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升级后的“山上农家”将成为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精品民宿。

“以前坐在屋里听到车子经过的声音,就知道是谁路过。”回想起百里荒景区未开发的时候,闫凤娥说,虽然家门口就是进出百里荒的主路,但路窄弯急坑坑多,像条“鸡肠子”,过往车辆少得可怜,开民宿和农家乐赚钱更是想都不敢想。

2014年开始,百里荒景区改造升级,游客慕名而来。2015年初,闫凤娥的“山上农家”应运而生。旅游旺季,早上一睁眼就有客人来,闫凤娥的农家乐最多一天接待了48桌客人。去年7月,闫凤娥纯收入突破10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闫凤娥的农家乐经常请周边的邻居来打零工,61岁的贫困户康尚梅来的最多。康尚梅的丈夫因病去世,儿子未婚,家里没有固定经济来源。连续几年,康尚梅在农家乐务工收入都超过2万元,去年,她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板凳石

板凳石,是普百公路山谷边被削平的一块长条形巨石,人称“板凳石”,离百里荒景区大门约3公里。

天坑村贫困户姚昌兰开办的农家乐就取名“板凳石”。记者看到,这是一栋3层楼房,门楣下挂着3串金黄的玉米,房间干净整洁,铺盖厚实暖和。远眺对面山谷,薄雾缭绕,景色宜人。

姚昌兰的大女儿智障,小女儿正在上大学,一直靠在山坳坳种点玉米、土豆维持生计。去年7月,在村里和景区的支持下,丈夫种草养羊,她则将房子收拾出来,一人撑起这家农家乐。

“去年暑假旺季,两个月就赚了1万多块,硬是忙不过来。”姚昌兰领着记者到厨房,告诉我们一件“稀奇事”:城里人吃了不说,还把她家和周围农户的鲊广椒、酸辣酱、干豆渣统统买走,原来没人要的山货、土菜都变成了现钱。

一核三线

大山陡峭,路通则业兴。

以百里荒景区旅游为核心,夷陵区政府、远安县政府与百里荒旅游集团共同“打基础”,建设“一核三线”。

50公里长8.5米宽的乡村道路,贯通了132平方公里内的3镇20村;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村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实现4G通讯信号和网络全覆盖。

普百路、宋百路、花百路,“三百”公路内通外联,从北面、南面和东面贯通景区,拉动了沿分乡镇普百线的“农村田园游”、龙泉镇宋百线的“度假体验游”、远安县花林寺镇花百线的“康体养生游”。

百里荒景区年均集散游客近40万人,为山区群众提供了办农家乐、民居民宿的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三百”公路沿线,像闫凤娥家这样的农家乐已达52家。分乡镇政府、龙泉镇政府已指导百里荒公司成立了分乡民宿农家乐协会,下一步将推动发展至100家高品质的特色民宿和农家乐。

百里荒片区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打开了贫困地区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新观念新思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旅游渠道迅速涌入偏远的贫困地区,使当地千百年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礼、替代,得以从根本上实现扶贫对象的“真脱贫、不返贫”,有效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金贵满 叶小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