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阳逻港旧貌通讯员刘艳翎摄
图为如今繁忙的武汉新港
日历标签
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正式明确依托武汉新港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如今,一座跨越5个行政区的巨型港口集群——武汉新港,以全新的姿态崛起于中国之心,并逐步为世人所关注,目标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大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港口和工商业中心。开放、进取,充溢着海洋精神的长江,在这里接力着“中部崛起”的接力棒。正如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尊文所说,从内河小码头,到走向大洋的武汉新港国际性“大码头”,200余年来,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璀璨夺目!
内河时代肩挑背驮货物多靠麻袋包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驱车来到阳逻港,眼前大江奔流,船行如歌。
中山先生说过:“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
2011年,武汉新港江海直达航线班轮化,“沟通大洋”快捷高效。今天,武汉“顶水点”优势已跃然中部发展版图。顶水点是指航运节点,也指沿海向内陆可实现江海直达最远的地方。
其实从1978年至2008年,武汉航运几起几落。老武汉人都还记得,2002年以前,武汉两江四岸杨泗港是最大的码头。武汉港务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党支部书记孙昌国今年59岁了,1980年起他就在杨泗港码头。他说,1985年前,武汉港口还没有国际标准集装箱,粮食、水泥、化肥都是装进麻袋或编织袋、木箱等,由皮带机传送到船上或船下后,装卸工们再将50公斤一个的麻袋进行码包,若是91公斤的大麻袋,就需要两个以上的装卸工一起手推肩扛,非常辛苦。5000吨的货物,往往需要两三天才能装卸完毕,那时江上也多是600吨左右的货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江干线航运陡然滑落。从1994年算起,连亏7年亏损额累计达1.8亿元。当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客、货运输时,更多倾向于快捷的铁路、公路、航空。此时的长江干线,多年来缺乏整体规划,码头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航运企业散、小、弱等积弊集中爆发。
以武汉港为例,1983年货运量曾达到800万吨,在上世纪90年代降至500多万吨。整个长江干线,近20年里的货物吞吐量长期徘徊在5000万吨左右。2006年,武汉阳逻港开通了首趟至上海洋山港集装箱江海直达班列,因营运亏损,前后三次停航。
江海直达汉申直达让一柜牛肉省8000元
武汉新港是2008年出现的新词。当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整合武汉、黄冈、鄂州、咸宁等地优良港口岸线资源,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来黄石也加入了进来。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正式明确依托武汉新港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筚路蓝缕、实干为先。
港口建设争前恐后。记者驱车港区,一片欣欣向荣——阳逻港、花山港、金口港、经开港等,及金口安吉物流滚装码头、汉南卓尔滚装码头,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水果口岸等纷纷投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汽车滚装运输能力达到100万辆,均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
昨日,华沛(武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吴极说,春节前后,他们公司每次都是10多个大货柜的牛肉从南美阿根廷、乌拉圭发过来。以前,武汉没有肉类口岸时,只能走天津、上海、深圳等口岸,然后通过汽车运到武汉。现在,货柜到上海后转江轮5天抵达阳逻港清关,每个大货柜节省运费8000元,相当于一公斤牛肉到货价少了0.3元,这些全程零下18℃的冷链柜被迅速发往武汉市内各大超市。
航线越开越远。15日中午,记者在阳逻港码头看到,“汉海2号”载着900多个集装箱首航抵汉,它是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船,和它体量一样大的,共有“七兄弟”,正陆续下水运营。目前,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的天天班航线,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运输量最大、最繁忙的航线。2013年起,武汉先后开通首条近洋的“泸汉台”航线,至东盟航线,至日本、韩国集装箱快班……
在阳逻港铁水联运基地,记者看到,长江上的巨轮似乎开到了火车跟前,岸上是长长的铁路、岸边是巍巍巨轮,龙门吊转身之间,实现铁水无缝联运。“这些食用油都是从泉州坐海船转上海而来,上岸后搭火车去往西南、西北。”货场一负责人称,每个集装箱比原传统运输模式省1000多元。
目前,武汉新港已形成了一个以武汉至上海为轴、长江中上游港口至武汉新港为“内陆辐”、上海至全球为“远洋辐”的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
迈向海洋
聚起产业鼎力复兴大武汉
“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我们门口的平江路就被70余辆集卡车堵得水泄不通,车上装的是康宁、京东方等从海外进口的曲屏显示器等,等待发往武汉厂区安装。”武汉新港委相关负责人称,武汉航运中心表面上看是运输和物流,实质带动的是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近年来,武汉新港委充分发挥航运对内外贸企业和进出口的支撑拉动作用,支持80万吨乙烯、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基地等石化、航天等制造业和京东、招商局等物流业沿江临港布局,拉动产业投资逾1000亿元。吸引中远海运、中外运等大型航企将航运金融、航运结算等高端业态向武汉集中,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阳逻、花山、金口等临港新城初具规模,航运业已成为武汉重要的“经济底盘”。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说,按照武汉长江航运建设规划,2020年要全面建成航运中心,2025年要建成流域型的航运中心,2035年要建成亚太型航运中心,未来要迈向国际型航运中心。
历经三个大的历史转型,从内河经济时代到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大江经济时代”,武汉新港已经打造起中国中西部直达海外的国际港和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大码头联通世界,武汉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在这里展开,大武汉昂首驶入海洋经济时代!(楚天都市报 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黎云马立玲 摄影王永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