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老铁匠的孤独坚守

“当、当、当”,顺着有节奏的敲打声走进一间小屋,只见一老师傅正在铁墩上锤打一把烧得通红的锄头,左侧炉膛上,一把镰刀正在闪烁的火苗下慢慢变红。这是农历腊月廿九中午,记者在枝江市百里洲镇精华村看到的一幕。

这是一家没有名字的铁匠铺,10平方米大小,与其他铺面不同,除门前一堆煤和屋中间一台很有年代感的平板锤外,屋里屋外的墙上找不到一句广告推销词和联系电话。铺子的主人樊孝月今年64岁,16岁开始学打铁。曾经,方圆几十里人家的各种铁具大都出自他手,不用刻意写挂铺名,周围农户都知道打铁具到这里。

打铁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人民公社那会儿,我和师傅两人负责周围几个村的所有农具,按工分计酬,膀子都快锤断了。”回忆起青年时代的经历,随和、健谈的樊师傅自豪地说:“那段高强度的打铁日子,不仅让我对各种农具的锻打技巧烂熟于心,也摸索出自己一套独特方法,我打出的东西,锋利、标致、耐用。”他顺手从墙下取下一把昨天打好的镰刀,记者拿在手上,感觉轻重适当、外型俊俏,弧线流畅。“听说广西有一铁匠打的剑,可折可弯,两面削铁如泥,我打刀也有这个梦想。”

在通常记忆中,铁匠铺应该是一人手握大锤锻打,另一人手握铁钳不停翻动铁料的场景,樊师傅的铁匠铺却只有他一个人。

“我一个人打了20多年了。1996年前,百里洲还有几家铁匠铺,随着农村耕种逐步机械化,连耕牛都不多了,打铁的生意自然差起来,现在,全镇好像只剩我一家铁匠铺了。”他语气中流露些许寂寥,“这些年我一直想带几个徒弟,中途有几个年轻人来学过,都没干上个把月就走了。这也不怪他们,打工就业的门路比过去广多了。连我自己的儿子都不愿继承我这手艺,你还指望别人来学?”

但是,这家收不到徒弟的铁匠铺,仍然每天“叮叮当当”,每天火花四溅,因为,一方村民的需要在这里。

正在这时,樊师傅的老伴来到铺子里,听到我们的交谈,她在一旁插话说,为了把手艺传下去,他还想过“申遗”呢,那阵子,他三天两头托人到市里打听,想申请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搞成,才铁了心不再想申报的事了。

“您还动过这念头?”记者惊讶地求证。“是的,再过几年打不动了,这手艺就真的在这一方断了!”说话间,樊师傅转身拿起铁锨到门口撮起一锹煤,加在炉膛内,炉火又旺了起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朱可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