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丨长阳胡家棚村破解产业困局:山上栀果园河边雷竹林

阳春三月,在长阳龙舟坪镇胡家棚村,田间栀果绽新绿,河边雷竹发新芽,一片崭新景象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

4年前,胡家棚村上演“大跃进”,山上山下、路边河边,栀果产业迅速扩张到3000亩。然而,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湿果收购价从每斤5元缩水到不到1元,一亩土地收益不及2000元,农民种植热情跌至低谷。

一时间,产业不济成为发展困局,直接导致留守农户增收难,132个贫困户脱贫难。作为今年计划脱贫出列的村,村党支部书记覃立国决心破困先戳“痛点”,向栀果产业要效益。

他算了一本账,“栀果抗风险能力弱,关键在于没有加工能力,行情不好时,果子收了卖不出价,不收只能烂在树上”,“4斤湿果能烘1斤干果,1斤干果的单价在13块左右,如果烘干存储,每亩收入不仅可以翻倍,还能待价而沽。”

年初,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一合计,决定整合帮扶资金、整存推进资金,挤出100万元收购私人作坊,改建成村集体所有的栀果加工厂。

起初,村里看中了一套68万的全自动加工设备,但资金和电网承载能力都有限,最后只能采购10万元的半自动加工设备。预计今年8月,栀果加工厂将赶在收获期之前建成使用。

“这套设备每月加工栀果的能力有30吨,勉强可以满足需要,不过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栀果产业,未来可能还需要引进更多更好的设备”。长阳经济开发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郭先木言语中透露出担忧。

覃立国也坦言,“建设资金还有20多万元的缺口,只能精打细算”,“如果效益好,加工厂今后还可以租给企业经营,增加一些村集体收入。”

村一班人清醒看到,村级产业仅有栀果,略显单薄。考虑到当地环境和市场反响,村里从去年底开始“调结构”,将发展雷竹产业作为破困局的又一出路。

为汲取发展栀果产业的教训,村集体和浙江菜篮子公司联合成立硕源雷竹专业合作社,把保障最低收购价、销路,带动10个贫困户务工等内容写进了合作协议。

去年底,村里已发展雷竹500余亩,惠及28个贫困户。有了“白纸黑字”的保障,贫困户既可流转土地,也可就近打工,还能自产自销,不愁销路也不愁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是胡家棚村破困局的长远之计。覃立国说:“胡家棚村山清水秀,山上栀果园,河边雷竹林,游客可以春季看花,秋季看果,景色醉人。”

未来,雷竹产业将比肩栀果,壮大到3000亩规模。随着村级公路、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家乐、小风景区等服务项目持续跟进,胡家棚村的致富路定会越走越宽。(三峡日报 记者 高炜 通讯员魏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