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武汉传来消息,因病不得不中断驻村扶贫工作的王宁,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三天前的1月18日,枝江市顾家店镇高殿寺村70岁的老人万其平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村委会,将200元钱塞到村计生妇女委员邓丹丹的手中。
“我这么大年纪,不会玩电脑手机,我的心意你们一定帮我转给王宁。”
万其平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老两口带着外孙女一起生活。邓丹丹对万老说,“你们家也不富裕,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了。如果我们收下了,宁姐肯定会怪我们的。”老人一听急得掉下了眼泪,“为了我外孙女,王宁三天两头地跑,现在她病了,连这点儿心意你们都不收么?”
原来,万其平的外孙女正在读初一,由于父母离异,孩子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正是青春叛逆的年龄,除了在生活上关心,老两口不知道怎么跟外孙女沟通。有一段时间,外孙女成绩下降得厉害,万其平急得没办法。刚好碰上王宁到他家走访,得知情况后,她决定帮忙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循循善诱下,孩子敞开了心扉:爸妈离婚给她不小的打击,外公外婆身体不好还要负担她的学费,“我不想读书了。”
听着孩子的遭遇,王宁也红了眼眶,“没事,有王妈妈在呢!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了出息之后,再来报答外公外婆。”从那以后,只要孩子放假,王宁就会去看她,聊聊学习聊聊心事,渐渐地,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王宁又积极为她争取教育扶贫资金。
易先芹也是村里的贫困户,股骨头坏死,行走困难,爱人去年9月摔折了腿。大儿子先天性智力不好,小儿子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家里病人多,儿子的学费就成了大难题。
走访后,王宁拉着易先芹的手说,“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临走还拿出200元交给易先芹。之后,王宁积极奔走,争取到了“雨露计划”资金数千元。感激在心,易先芹的小儿子假期回乡加入了镇里“希望家园志愿者”队伍,关爱留守儿童。“王阿姨帮了我们家,我现在还在读书,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
这让王宁十分欣慰,她说:“教育缺失会让贫穷代际传递,我们不能让贫困断了孩子们的前程。”(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彦乔 通讯员 覃明敏 郭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