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丨宜昌自贸片区“放管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宜昌打造三峡航运物流中心,推动港产城加速融合。

2018年5月30日,中国自贸区建设法治化探索研讨会举行,中世联盟中国自贸区法律研究中心落户宜昌。

2018年9月27日上午,首个国际铁海联运货运班列满载产品从宜昌东站缓缓发出。(高炜 黄莉莉 摄)

东山创业园全景。

深处内陆的宜昌自贸片区,如何克服“先天不足”走出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带动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助推宜昌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而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宜昌自贸片区给出答案:“大胆试”当好先行先试的“开拓者”,“大胆闯”勇当逢山开路的“先行者”,“自主改”践行创新示范的“推动者”,以“六多合一”为核心深入实施“放管服”,加快推动“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在宜昌落地生根。

在“六多合一”等“放管服”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去年,宜昌自贸片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54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1个,协议投资总额110亿元;吸引阿里巴巴国际站、宜贸通、全橙通等外贸龙头企业以及天津东疆跨境电商等平台项目落户;引进全国知名服务众包网络平台猪八戒网,推动众多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服务。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0%……

勇当“开拓者”

耕耘“试验田”

营商环境,构成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自贸区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肩负着先行先试的使命。

宜昌自贸片区在全省首创“六多合一”,将“多评、多审、多验、多证、多规、多管”合而为一,变原来部门间的“串联审查”为“并联审查”,将过去市场主体“一对多”的难题,转变为政府部门“多对一”的服务。

广州一家公司在宜昌投建“金牛押运”,项目验收时,宜昌自贸片区采用“多验合一”,牵头协调组织规划、环保、人防等9个部门进行集中现场踏勘、限时统一反馈验收结果……仅12个工作日内,企业就实现了一次验收通过。时限较以往压缩50天以上,成为全省“多验合一”的第一例。

继在全省率先实施“27证合一”的基础上,宜昌自贸片区推进“58证合一”的“多证合一”工作,实施“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无需再重复办理各种数字证书,在网上招投标、社保申报、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事项办理时,无需携带、重复提交纸质文件,只需通过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一扫即可。截至去年9月,宜昌共颁发电子营业执照14576份,按每个每年400元价格计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开销近600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投资前期报建所涉及的政府部门评估时效,宜昌自贸片区着力推进了“多评合一”等工作。至目前,已有南玻AG+AF玻璃盖板项目、德泰克环保新材料项目等20余个项目在“多评合一”中受益;保年堂三峡天然药物科技园等项目因为“多审合一”而大幅压缩办证时间……

在“六多合一”系列政策创新的基础上,宜昌自贸片区持续创新,全省首次推出“标准地”出让新政。

去年8月20日,湖北金三峡印务有限公司与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签订“标准地”出让合同,以3464万元的价格成功取得花溪路西侧180亩土地的使用权,全省第一宗“标准地”出让制改革在宜昌落锤。

所谓“标准地”,就是以“事先项目评价、事前确定标准、事中投资方承诺、事后强监管”的形式,在土地出让时把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投资强度标准、年税收标准等予以明确,以“土地带指标”的契约方式一起竞拍,企业竞得土地后,无需再跑审批,待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照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进行验收“履约”即可。

“最大的变化是拍了‘标准地’的企业不再忙跑证。企业可以‘零审批’‘先建后验’,大幅压缩项目建设成本。”金三峡公司负责人称,以往企业拍下建设用地后,要办理多达十几种证照,而“标准地”的各种证照由政府帮忙办好,跟着拍出的土地一起出让,让企业彻底摆脱了多部门奔走才能取得“准生证”的困扰。

从“一窗通办、集成服务”政务变革到“六多合一”的革新,从“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到“标准地”出让、“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区域综合评估”“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等创新举措的全面落地……宜昌自贸片区的创新引擎“马力全开”,不断完善着纵深推进改革的“自贸方案”……

做好“先行者”

激活“引力场”

宜昌自贸片区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友好的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宜昌的外向辐射能力和内在吸引力,激活“引力场”,让宜昌赢得了越来越多外地企业和实体的青睐。

今年初,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以一般贸易方式,从韩国和日本征税进口两条大型锂离子电磁隔膜生产线。宜昌自贸片区、海关获悉相关情况后,主动前往该企业宣传自贸协定和减免税政策:“自韩国进口的设备仅需韩国出具原产地证明,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可免于缴纳进口关税;自日本进口的设备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办理减免税手续后,也可以减免进口关税……”。企业最终以“原产地证明”的方式完成进口,实现了减免税款3000多万元。事后,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用足用活自贸政策,确实是不少企业的短板,感谢自贸片区和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热忱服务……”

像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事例,在宜昌自贸片区内不胜枚举。宜昌自贸片区充分发挥自身统筹协调作用,不断激发相关部门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发挥推进自由贸易“先行者”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指导企业用足用活自贸政策,借助宜昌现有的自贸平台,推动实现了互惠多赢。

2018年初,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在宜昌建设生产线,计划进口大量生产设备,投产后还将长期进口大量变速箱,预计每年进出口货值达15亿元。该公司原计划在广州口岸清关,不仅物流成本高,且货物申报入境即缴税,资金占用率高。宜昌派员走访广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总部,建议该公司在宜昌口岸清关,货物进口后先放入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之后按生产需要分批提货、集中纳税。变速箱实现“0库存”,延迟缴纳税款,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

一系列的创新方案不仅带动了宜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量的增长和宜昌进口贸易量的增长,更为宜昌另一个自贸平台——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构筑起企业、地方和社会“多赢”的格局。

践行“推动者”

培育“引领极”

“企业怎么方便,制度就怎么调整;办事怎么高效,机制就怎么调整;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在哪里,我们就攻坚哪里!”宜昌自贸片区积极践行“推动者”的角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个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极”正快步走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的中央。

发挥自贸片区的政策机遇,带动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继推广了“先出区、后报关”“分送集报”“自报自缴”“先放行、后改单”“汇总征税”“便捷保税货物流转”等一系列创新制度,既为实体经济发展减负,又带动了保税物流中心的业务增长。

2018年1至11月,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报关票数达2117票,同比增长2.1倍;实现监管货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2.8倍;业务量、增速等主要经营指标均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保税物流中心。

面对中小微企业配置专业外贸机构和人员“力不从心”的现状,宜昌自贸片区联合市商务局发展外贸服务业的新业态,推出“宜贸通”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外贸“一揽子解决方案”。“宜贸通”除协助中小企业完成运输、报关、商检、收汇结汇、退税等整个出口流程外,还提供“协助没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完成出口”、为企业提前垫付退税款提高资金周转效能等服务。

2018年4月,宜都市鑫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宜贸通”成功将公司接单、生产的20余万美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风能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产品出口到南美地区。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与原来相比,通关、结汇、退税的时间缩短了,还减轻了企业临时急寻外贸服务人员的烦恼……”

目前,湖北宜贸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已成功入围“湖北省首批省级外综服试点企业”,成为全省9家外综服试点企业之一。“在自贸片区里企业注册登记和审批的环节更少、手续更简化、办事更方便,甚至办证立等可取;在货物进出口方面,通关手续更便捷,时效大幅提高,贸易成本显著降低……”成为众多企业和市民对宜昌自贸片区最深、最真的感受。

深耕试验田,勇拓开放路。宜昌自贸片区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在峡江两岸的巴山楚水间描绘着美丽画卷,推动宜昌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全面形成。

《湖北日报》2019年1月16日19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