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政协湖北省十二届二次会议的报到时间。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通常的会议资料之外,参加会议的省政协委员们还收到了一本新书——《湖北省政协提案选编(1979—2018)》。
沉甸甸的一本书,凝结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政协提案精华。该书由湖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编纂,全面梳理评估1979年以来湖北省政协提案工作,并筛选出130件代表性提案。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这些“睿智之言、务实之策”,助推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也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1、提案中“长江”出现226次
40年来,人民政协事业与改革开放事业一同前进,政协提案工作也不断向前发展,提案数量呈现持续上升,从1979年的115件,上升到2018年的650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3%。
统计显示,近40年来湖北省政协提案中,个人提案占比最大,约为83.28%;集体提案占比约为16.72%。提案工作主体类型多样,汇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李辉介绍,广大政协委员运用政协提案履职尽责的热情不断高涨,各党派、团体、界别、政协各专委会也积极撰写集体提案。去年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集体提案达186件,占提案总数的28.5%,提案整体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提案类型多样,主要聚焦于社会、经济、文化三方面。具体来看,1979-2018年湖北省政协提案中社会建设类提案份额最高,占比约为46.71%;经济建设类提案占比约为27.04%;文化建设类提案占比约为11.03%;政治建设类提案占比约为9.37%;生态文明建设类提案是近年来政协提案关注的热点,占比约为5.86%。
从提案工作涉及区域来看,围绕湖北省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提案较多,高频词主要反映在“湖北”(6431次)、“武汉”(2172次)、“武昌”(361次)、“长江”(226次)之上。
2、1979年第1号提案是增装电话
这些提案,也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1979年的编号第1号的提案,是《建议增装武汉市的室内电话设备》。省政协委员祝秉珩在提案中说:“世界电话最多的城市纽约普及率为150%,而武汉仅0.6%。再看1949年后武汉市公用事业的增长倍数,如自来水增长28倍,电力增长38倍,公共交通增长62.4倍,而市话增长仅5.3倍。”他建议,希望像抓武汉的自来水、电力、公共交通一样,狠抓武汉的市内电话建设。”
选入此书的1979-1988年的13件代表性提案中,就有4件提案关乎外贸和旅游,也折射出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需求。其中,1979年省两会上,陈力晨委员呼吁在东湖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要有四时不谢之花,春看桃花、夏赏荷花、秋观红叶、冬享腊梅”。
1983年,省政协委员赵学慧建议,中小学增设音乐美术、自然、卫生等课程。赵学慧是华中农业大学食科教授,其发现,当时中学课程单一,只有数理化、语文和体育,建议进行相关改革,“改革就要看准方向,大胆下决心”。
3、25年前委员呼吁武汉修地铁
“这些提案,紧紧围绕我省改革开放战略部署、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李辉说,改革开放40年来,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均显著提升,有力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8年12月,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11条,线路长度居中国第5位。武汉轨道交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呼吁。早在1994年1月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武汉市医药公司主任医师李振民,针对武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提出了《关于兴建武汉地铁的建议》的提案。
当时,我国只有北京、天津地铁投入运营,上海、广州的地铁正在建设中,青岛、重庆、南京等城市正在筹建地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汉,至今尚未积极行动,这显然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位老中医的建议,引起省市高度重视。
2005年初,由丁凤英、蔡述明等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提升武汉铁路中心枢纽城市地位,尽快成立武汉铁路局的建议》提案,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当年,原铁道部批准成立武汉铁路局,为湖北铁路运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我省经济发展、实现湖北中部崛起战略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此外,武汉城市圈建设、武汉自贸区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关系我省战略实施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项目,都离不开政协提案的推动。(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