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名城 清水东流——宜昌水利跨越式发展走笔

图为:宜昌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周星亮 摄)

图为:宜昌开展长江禁采行动

图为:黄柏河畔芳草萋萋,白鹭成群 (望作信 摄)

图为:宜昌在山区建设雨洪集蓄利用工程

图为:渔洋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成效显著

长江,从唐古拉山奔流而来。如果说青藏高原是长江第一道生态防线,那么“三山两库两区两湖”的三峡,堪称长江第二道生态防线。

宜昌,伴江而生,依水而治。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从一座峡江小城成长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名城享誉全球。

江水悠悠,万古长流。40年来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这里上演。几代宜昌水利水电人,发扬“献身 求实 负责”的水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为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就到宜昌。他对宜昌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引导向高端产业发展的做法表示肯定。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强调,要坚决贯彻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宜昌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宜昌将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努力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站排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一流。

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长江

“我出生在黄柏河岸边,小时候在黄柏河戏水,黄柏河这几年的变化,让我梦回童年。”黄柏河河心公园游人如织,夷陵区垂钓爱好者邓平有感而发。

黄柏河水变清,河长制功不可没。宜昌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如今,将河长设置延伸到村,宜昌183条河流、11个湖泊纳入河湖长制范围。因地制宜,编制“一河(湖)一策”,加强管控。

依法治污,才能长治久安。宜昌制定《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通过立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划定流域核心区、控制区和影响区,实行分区管控。

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宜昌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水利、环保、农业、渔业、海事6项行政监督检查,建立“守在河边、一线执法、现场管控”的综合执法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跳出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怪圈。推进“环保+公安”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环境警察专职队伍。

严格执法是堵,生态补偿就是疏。宜昌在黄柏河东支流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实施水质“约法”。以流域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为目标,市级财政每年专项列支1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夷陵区、远安县每年分别缴纳700万元和300万元水质保证金,实行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与生态补偿资金、矿产资源开采指标“双挂钩”,以流域水质指标倒逼企业排放提标升级。

截至今年11月底,黄柏河流域总体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4.67%,与去年持平,Ⅱ类水质达标率77.89%,较去年提高6.24个百分点。

黄柏河的故事,还在很多河湖上演。清江、香溪、柏临河……一条条河湖水清鹭飞,长江沿线山青水秀。

宜昌狠抓长江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排污治理,实施小水电整顿,对宜昌465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进行复核,对未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48座电站进行取缔关停。关停入河排污口73个,规范入河排污口154个。去年5月,宜昌当众销毁了一批非法采砂船,极大震慑了长江非法采砂行为。

像畅通血脉一样兴修水利

秭归茅坪山巅,海拔近千米。茶园梯田依次排开,在寒风中依然生气勃勃,丝毫没有被今夏两个月酷暑“扫荡”的痕迹。

村民屈先生说,今夏是几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很多地方干得没有水吃。如果不是新修的水利设施,大部分茶树就会枯死。

近年来,政府在茅坪高山茶园建立数百个大型蓄水池。一个个圆月形的大水池镶嵌在茶园里,水湛蓝湛蓝的,与郁郁葱葱的茶园相映成趣。茶农只要拧开水龙头,就可以自行灌溉,不仅省钱省力,还能科学灌溉。

据统计,从2005年以来,宜昌水利部门共争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0多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水利项目,初步形成了“拦、蓄、疏、引、提”相互配套的小型水利工程体系。去年,宜昌完成63.8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水质合格率超过省定标准。

凡是攻坚之处,必有改革创新。这种基因已融入宜昌水利人的骨子里。

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建设模式,调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积极性。推进农业水价水价改革,建立有偿用水制度,逐步实现“以水养水”,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日常维护。

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宜昌坚持把基层水利站做强,把农民用水户协会做实,把群众参与管护机制做活,全面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像天降甘霖一般润泽乡土

今年夏天,海拔近千米的五峰山区长乐坪,没有城区那么酷热,但持续的少雨天气,较多水窖都见底了。

村民张师傅扭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顺势流到了水桶中,她打算给家里养的鸡和猪喂水。尽管今年天气有些干旱,家中生活用水也没有短缺。不像以前,只能吃“牛脚水”,一到天干就到处找水吃。

宜昌持续大规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结合精准扶贫全面发力,宜昌基本解决农村居民和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饮水问题。

为解决资金少、建管责任不明等问题,宜昌以组建农村供水总公司为引领,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机制。通过组建供水公司,不仅解决了投入难题,也落实好了企业的建管主体责任。今年来,枝江、当阳和远安已实现农村供水公司全覆盖,其他地区将全面推广。

在省委、省政府对地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宜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农村饮水安全精准到户到人的做法,农村饮水安全单户工程建设模式,山丘区生物慢滤处理工艺,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建设机制等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全省得到推广。

从喝到水到喝好水,宜昌加大饮用水科技攻关力度。远安县洋坪镇马渡河超滤膜水厂覆盖南襄村、马渡河村共3500人。项目选用1套有30只膜组件的超滤设备,利用现有地形高差作为进水动力来源,水质处理后直接供给用户使用,避免水池的二次污染,大大减少了运行能耗。

经过不断持续投入,宜昌大部分农民喝上集中供应的放心水,村民们感觉政府关心润心田。

宜昌江河湖泊喜迎“稀客”

12月12日上午11时,在长江宜昌段至喜长江大桥下,4只江豚在江面嬉戏。当天有两群总数约为10只江豚在此水域游玩,数量较多。

今年,宜昌加大长江生态保护力度,宜昌中华鲟核心保护区全面禁止捕鱼,所有渔船被拖出水面。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首席专家何广文称,今年宜昌江段已成为江豚的乐园。

除了江豚,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物种,纷纷来到宜昌。

11月,观鸟专家在枝江金湖湿地公园,发现了3只极度濒危的鸟类“青头潜鸭”。全球“青头潜鸭”不足1000只,极度濒危,其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高。该鸟类的出现,标志着金湖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

同样是11月,在远安,42只中华秋沙鸭在沮河国家湿地公园自在飞翔,这是目前湖北省发现的最大种群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鸟类中的“熊猫”。

中华秋沙鸭的到来,证明沮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收效明显,河长制见成效。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293种,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数说宜昌水利新征程

◆河湖长制

183条河流、11个湖泊全部纳入河湖长制覆盖范围。共明确四级河湖长2451名,设立河湖长公示牌1085块。

◆生态文明

督促完成市级重点考核的24条河流河道清障任务278处。美化长江干支流岸线178公里,复绿面积2.71万亩。

◆依法治水

全年共办理案件30件,共移送非法采砂涉嫌犯罪案件7件。对隐患问题突出的7家市场主体给予了通报批评,并记入信用记录。全年通报施工监理单位13家。组建樟村坪、界岭两个基层执法点,全年共开展巡查252次。

◆深化改革

实施“放管服+政务服务”改革。落实水土保持“多评合一”、邮政快递等便民改革措施,在开发区试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强市场主体监管,抽查市场主体25个,参与执法检查人员77人次。荣获全省水利系统“十星级文明窗口”荣誉称号。全市共有17.5万处小型水利工程纳入改革范围,94%以上的工程明确了管护责任,颁发产权证书6.1万本。

◆兴水惠民

全年完成5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完成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9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5万亩。(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