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调查(下)
“城区282个企业,105个正面临招工难、融资难等共性问题。”市“双千”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成为重要考题。
如何拿出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四两拨千斤”?如何通过干部的服务促成发展环境走向更好?迎着“共性”问题,宜昌聚焦改革试写个性化答卷。
在政策上用心
“以前是季节性组织招聘会,现在是一年四季组织;以前把所有企业信息汇总,一本简章就可以包打天下,现在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市就业局副局长严军细数着这些变化。
为何有此一变?此前,不少联企干部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企业巨大的用工需求与市民强烈的就业需求之间没能精准对接。
畅通信息成为第一步。今年,我市在1027个村设立了乡村劳务经纪人,负责将企业用工信息送到就业者家门口。目前,已推介企业招工信息 15800 条,帮助 2642 名求职者到企业应聘。
与此同时,解决时间矛盾,创新举办招聘夜市,首场就为79家企业挑灯觅人才,现场达成用工意向914人次。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招聘夜市 19 场,达成求职意向 6037 人次。
在人才各项保障上,市住建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城区公租房实物配租新就业大学生租金减免工作的通知》。从制度层面落实租房减免和补贴政策,帮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市卫计委拟出台《关于企业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措施》,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创新上用智
“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们企业的融资难关便能平稳渡过了。”欧达宜昌机电设备制造公司常务副总姜亦红说。
此前,在发现该公司这个难题后,市移民局联企干部通过牵线搭桥,推动其与三峡农商行对接,落实了500万元科技创新贷。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支持,落实了400万元调度资金贷款。
细数“双千”活动以来,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南橡胶公司获得了4000万元的项目贷款授信,利民管业获得1300万元贷款,宜昌和达利复合材料股份公司获得600万元过桥资金……
在稳中有变的外部环境下,是什么促成了一笔笔贷款犹如一场场及时雨,为企业干涸的土壤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双千”给出的答案是:政府“牵线”,银企“联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9月末,开展银企对接活动6场,达成银企对接项目314个,签约金额478.78亿元。
在此基础上,创新“财政增信优惠贷”“财政科技创新贷”“财政增信惠农贷”“电商流通优惠贷”“财政出口增信贷”等财税金融产品,累计撬动银行贷款254亿元,惠及企业848家。
与此同时,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因信贷周转周期过长、成本过高而出现的周转不灵、资金断链等问题,我市专门设立了2亿元的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并逐步推动各县市区设立2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的县级周转资金。
在机制上用力
“政府机关干部们优质高效、深入细致的服务,让新国贸提前三个月开业。”湖北国贸集团董事长韩靖忠称赞。
新国贸作为国贸集团投入6.5亿建设的大体量商贸产业项目,是全市服务企业加快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9月下旬,市政务服务办统筹,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服”上下功夫,并将新国贸项目作为“放管服”的重要试点项目。
“该试点重点在两个变。”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变窗口申报为现场受理,精简4大类12项申报资料;变串联分验为并联统验,验收流程由 12 个环节57天压减为3个环节10天。
除此之外,行政审批耗时长,还有什么掣肘?“也与中介服务不到位有关。”市委编办体改科科长冯龙芳介绍。为此,市委编办制定了《宜昌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在机制上用智,新举措接连出现。宜昌自贸片区开展“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办结时限从过去38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竣工验收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每亩交易成本也节省了2万多元。
今年9月,宜昌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方案》,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等三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
这些来自“双千”活动的一份份改革答卷,必将成为宜昌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解。(三峡日报 记者 雷鹏程 赵璟一 李阳 通讯员 赵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