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小城走向世界

11月18日,繁忙的宜昌港务集团云池港区一角。今年1至10月,云池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万标准箱,件杂散货100万吨,货物吞吐量305万吨,提前完成全年利润指标,稳居湖北省水运口岸第二位。 记者 黄翔 摄

40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改革开放的史诗不断激昂奏响。

诗行里,总有一个地方被时代钟爱,它经历了1988年葛洲坝的全面竣工,见证了2012年三峡工程的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聆听了2018年4月峡江之畔的殷殷嘱托……

这个地方,就是屈原昭君故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从城区人口不足10万的峡江小城,到近200万人口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时针早已用35000多次转圈,将无数历史瞬间刻写,绘就奋楫改革滔滔巨浪的跨越征程。

冰河解冻,崛起长江第一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向神州大地。

那时的宜昌,正静待第一次腾飞。其时,距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已经7年。毛泽东气势磅礴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期许,也在众多峡江儿女心中萦绕。

冰河解冻,春风拂面。正是这年的12月,城区人口11.8万、建成区7.6平方公里的宜昌,出台了第一个经省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定宜昌市以水利枢纽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人口规模达到45万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

城市期许由此深深融入国家战略之中。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1988年12月全部竣工……

18个年头,10万建设者扎根,葛洲坝工程为这座城市带来的不只是人口的增长,城市面积的激增,也带来了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好拥抱时代的馈赠,书写更多源自峡江之畔的独特传奇:

乡村里,走出了宜昌“改革开放第一村”五峰升子坪村,这里的人们冲破思想的禁锢,率先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宜昌地区农村联产承包的序幕,向解放生产力的深处进发。

车间里,一条长6.5千米、直径110毫米、重169吨的100千伏直流海底电力电缆在宜昌红旗电缆厂问世,成为中国第一条直流海底电力电缆;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焊丝的专业厂商,猴王成为国内焊丝行业龙头老大……让“宜昌造”与世界如此近。

城市里,因在全国率先实行商品三包,陶珠路集贸市场里走出了宜昌首个个体户和最早的万元户,并成为川东鄂西最知名的布匹交易市场,民营经济的火种在这里被点燃。

区划上,1988年,宜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在此前后,枝城市、当阳市2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3区设立,和宜昌、枝江、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7县一道,构成宜昌曾经的“七县二市三区”行政区划。

东方风来,春动高峡起平湖

长江,把时光匆匆带到了1992年的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南巡谈话”。

伴着南巡春风,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此时,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工程,已悄然过去了73年。

这一年,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建立新的宜昌市,原有的地市分割格局就此改写,七县二市三区的力量得到统一组织,共同服务大三峡,建设新宜昌。

从1994年12月正式开工,到2012年7月32台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跨世纪建成的“大国重器”,在以“三峡”之名闻名中外的同时,也把宜昌带向世界。

走向更加开放,怎能离开交通的发达?当1993年1月1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三峡机场立项,正处在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起步期的宜昌,插上腾飞的翅膀。

3年后,三峡机场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并正式通航,再次加速城市对外开放的步履。

开放催生经济勃兴。2006年,在宜昌利税过亿元的7家地方大型企业中,本土企业占5家。当年上半年,主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6家地方企业中就有5家本土企业。由此,产生地级城市本土企业家“扎堆”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的“宜昌现象”。

腾飞带来欣欣向荣。这里创造出的“人文传统好、工作基础好、创业精神好、资源优势好、三峡带动好、地理条件好、发展势头好和班子团结好”宜昌“八好”,成为城市的精神驱动力。

跨越带来历史重任。当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一主两副”宜昌现场办公会召开,已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跨越万水千山的峡江小城跻身省域副中心城市,并被纳入全省“三个三分之一”重点布局,力争实现经济规模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这20年岁月里,还有更多被铭刻的事件,它们共同勾勒出这一段改革开放的历史图景。透过时光的脉络翻看这幅图景,便可看到宜昌这颗“三峡明珠”,伴随时光推移而愈加璀璨的光芒。

中游击水,浩荡东进入海流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召唤化为决绝的行动。201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湖北、考察长江,首站到宜昌,让这座城市沸腾了。

时光回溯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划下红线。

风拂而浪涌,浪涌而潮起。几度春回间,岁月的长河,已让作为葛洲坝、三峡大坝所在地的宜昌,在思想深处筑起一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堤坝,在走向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漫漫征程中,挑起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历史重任。

走向世界,因历史的责任。踩下粗放式发展的刹车,加足高质量发展的油门,重拳整治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的化工产业,长江宜昌段已在壮士断腕中愈加葱茏。

走向世界,从开放的窗口。犁开荒凉的东山,立起宜昌第一个开发区。并在“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的正式挂牌中,让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多了宜昌一域。

走向世界,以文明的名义。从这里走出了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宜昌,已循着“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之路,再获“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湖北唯一“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城市。

走向世界,有跨越的脚步。作为亚洲最大麻醉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宜昌人福,已在马里、埃塞俄比亚建厂;世界第三大酵母公司安琪酵母,也在埃及和俄罗斯设分公司;百年历史的宜红已向世界再出发……“宜昌造”已遍及至少22个国家和地区。

走向世界,用包容的胸怀。几内亚、加蓬两国总统带着对本国水电事业发展的期许,专机抵宜访问;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学在宜昌……世界的目光,已深深聚焦宜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这段纳万千碧水的长江,在向着大海的浩荡东进中,也将把宜昌开放的潮音,带向更加广阔的海洋,在走向世界的漫漫征途中,谱写更多被时间铭记的故事。(三峡日报记者 雷鹏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