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到2018,中国“双11”购物节走过十年历程,用阿里巴巴CEO张勇的话说,“双11”十年前的诞生只不过是一场大促,如今成了全中国的商业大巡礼,是“商业的奥林匹克”。
每年“双11”最直观的冲击就是在这场“商业奥林匹克”竞赛中,流动的时间与攀升的金额之间的“较量”,频频刷出纪录后今年的成绩如何?
截至11日24时,天猫全天成交2135亿元(人民币,下同),首次破2000亿大关;苏宁“双11”期间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2%;京东“双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再超去年规模。在不断刷新纪录的背后,蕴藏着三大趋势。
消费升级
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京东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最畅销电视尺寸从50英寸扩大到了55英寸,4K超高清电视销售额占比达70%。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笑松直言,高质量消费是今年“双11”的最大特点。
阿里健康消费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钟聪娣透露,从成交金额来看,过去五年间增速最快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健康、家装家饰、美容护理、书籍音像和3C数码。大众消费正在进入品质化的新阶段,消费者把目光更多投向健康、家装、文化消费等和生活品质密切关联的领域。
正如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所言,“双11”网购开始从必需品向享受型产品演进,而电商平台本身也在由价格竞争向品质竞争转型,大部分品类的品牌集中度有所提升,这也促进了品牌品质消费在电商领域的兴起。
体验优化
“双11”走过的十年里,人们的消费习惯、支付体验悄然发生改变。支付宝数据显示,11日,消费者通过指纹、刷脸完成支付的比例达60.3%,创下新纪录。
“中国已经进入生物支付时代。”蚂蚁金服副CTO胡喜说,这将极大降低移动支付的门槛,让包括“银发族”在内的更广泛人群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
便利之外还要有支付效果的流畅。网联平台公布的“双11”运行数据显示,当日处理跨机构交易笔数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
物流是撑起网购的关键一环,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影响重大。中国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同比增长25.12%;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快件,同比增长25.68%,再创历史新高。
以苏宁为例,其物流数据显示,11日,小件包裹用时不到7小时,大件商品不到6小时,仓库拣选作业量就超过去年“双11”全天拣选作业量。
融合发展
线上线下共享“双11”红利。据悉,今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大润发等线下门店首次全面参与;京东联合线下X无人超市、7fresh等创新业态参与;苏宁则把苏宁云店、红孩子、苏鲜生、零售云、苏宁小店等6000余家门店带入了“双11”。
融合还表现在“双11”与全球市场的“拥抱”。以天猫“双11”为例,来自墨西哥的牛油果在几分钟内被抢购超10万个,澳大利亚女装Ozlana在30分钟内的成交额相当于澳大利亚当地门店30天的销量。
而泰国曼谷市民Sathien在当地时间11月11日8时28分收到了京东小哥送上的包裹,成了一名“双11”的国际买家。
中金公司表示,“双11”热潮已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场,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趋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加入“双11”购物狂欢,分享中国市场红利;另一方面,全球消费者参与其中,有望形成增量贡献。(中新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