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故事树”引发的宜昌思考丨常存换位之心敬畏之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共籽树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的风景时,老农的荞麦却遭到践踏;当老农挥刀断树护麦时,摄影爱好者们的湖光山色则丧失了点睛之笔。风景即是文明,文明需要共建。

文明何以共建?在笔者看来,关键在于常存换位之心、敬畏之心。

以换位之心促和谐。《省心录》中说: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其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试想,如若摄影爱好者们在取道麦田拍摄美景时,能站在老农的角度,考虑到脚下所踩踏的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是“粒粒皆辛苦”的收成,那么是否还会发生老农挥刀断树的遗憾?同理,如若老农在无奈挥刀断树的那一刻,能站在游客角度,考虑到是否成全众人之美的问题,那么湖光山色树景能否得以幸存?

以敬畏之心促协调。如若事件的双方都常存敬畏之心,敬畏“树色波光总相宜”、“月明荞麦花如雪”的万物生命和自然规律,敬畏大众对美景的欣赏或者老农对丰收的企盼,那么在作出脚踏荞麦或者挥刀断树的行动之前,是否存在缓冲的余地?常存敬畏之心,意图随心所欲之时行有所止,想必共籽树和荞麦之间的生存悖论定能得以协调共生。

站在问题的对面,我们发现“共籽树事件”折射出来的其实是如何共建文明社会的问题。文明是社会之森林酝酿出来的新鲜空气,只有森林中每一株树木都心怀换位之心、敬畏之心向阳而生,文明社会的森林才能和谐协调、郁郁葱葱。 (文/文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