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一棵“共籽树”被砍引宜昌人热议
“既要生态美,更要人文美”
“无论镜头前的风景有多美,请首先确保你拍风景的样子也很美!”“如果我们爱这乡野风景,为何不连这里的人一起爱呢?”10月14日,一篇题为《一株树的意外之死:脚踩泥土,你不该只爱眼里的风景》的文章在宜昌广泛传播,并引发热议。
这篇文章讲的是浙江浦江一湖畔的一棵长歪了的“共籽树”,因其“歪”得恰到好处,与背后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吸引了当地摄影爱好者时常在不同季节,用这株树作为前景来拍摄秀丽山水。但由于大家在拍摄风景时,一次又一次踩踏了树旁一位73岁老伯的田地,损害了他每年种下的荞麦。今年10月,老伯一气之下,将树砍掉了。
虽然“共籽树”的故事发生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浦江,但它所折射的道理,却引发了宜昌各界干部群众热议。不少党员干部和摄影爱好者纷纷转发这篇文章,并围绕“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创建等热议。
“游客只顾拍摄风景,恣意踩踏农田,导致老伯愤而砍掉歪树,湖畔经典风景不再。统筹保护发展,必需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协调好生活生产,才能多方共赢的格局!”市水利水电局局长靳鹏说。
“摄影本是传播文明的,当你举起相机,一定知道你的一言一行要配得上你的作品。”摄影爱好者陈景杰说,摄影发现美、记录美,前提是不能毁灭美。那棵“共籽树”下生长着的鲜活的庄稼也是美的,真正爱美的人是不会去破坏的。所以,让人文美始终与生态美相伴,既要生态美,更要人文美,美才会相得益彰,成为它应该成为的样子。
三峡日报将开设“浦江‘故事树’引发的宜昌思考”专栏持续报道,并开展征稿活动。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并踊跃投稿,为宜昌推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创建等建言献策,共同把宜昌建设得更加美好。(三峡日报 记者雷鹏程)
相关报道
三峡日报评论丨请听懂“故事树”的故事
碧湖涟漪如昔,远山依旧含黛。只是,浦江之畔这处水墨画般的风景,因为一株“故事树”枝干被砍,仅留下短短的树桩孤独地立在湖畔,导致风景顿失其妙、迥异其趣,使得游人失望、拍客遗憾。而砍树的老伯,只为惜耕护麦免遭践踏。面对他的苦衷,舆论不忍责之。
宜昌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正在全面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建设花园城市。镜鉴浦江“树”,办好宜昌事,需要听懂这株“故事树”的故事。
“故事树”是一株歪树,得益于自然长成,在特定的风景中,终有了“一棵顶一万棵”的妙处,引得游人来趋,拍客纷至。故事的前一节启示我们,“自然和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一种高境界。无论是进行城镇建设规划、乡村振兴开发,还是公园游园建设、景点景区打造,都应充分尊重和科学利用自然所予与历史馈赠,努力统筹好“山水湖田林草”和人文遗产资源,做到顺其自然、趋利避害、相得益彰,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失序挖填砍伐。
“故事树”被砍,美景不再,这是故事的后一节。失去风景为什么?留住风景靠什么?答案并不高深复杂。浦江湖畔风景之殇,不在砍树的刀斧,不在老伯的生气,而在那些原本为了追景、行为却大煞风景的不文明游人。美景只合文明看,文明不随行,风景难长留。“故事树”,便是鲜活的例证。
愿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明白其中道理,在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上持续加力,更好地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三峡日报)
一株树的意外之死:
脚踩泥土,你不该只爱眼里的风景
春夏时节,天空晴好。以树为前景,这片山水清丽可人。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如今这株树只剩树桩,风景也黯然失色。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春夏时节,天空晴好。
以树为前景,这片山水清丽可人。
悠闲的国庆假期里,10月5日一早,有位友人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了他深深的遗憾。
浦江一湖畔,有棵长歪的“共籽树”,这棵树并不特别,也不高大,但因为“歪”得恰到好处,与背后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起到了“一棵顶一万棵”的作用。
当地摄影爱好者都知道这棵树,时常在不同的季节,用这株树作为前景,来拍摄秀丽山水,因此留下诸多充满意境的水墨风景画卷。
国庆前夕,这棵“有故事”的树,却被砍掉了枝干,只留下短短的树桩,孤独地立在湖畔。而那幕经典的风景也随之消失。
然而,多番仔细探寻,了解事情原委后,友人却陷入了深思。
如今这株树只剩树桩,这片风景也黯然失色。
原来,树是被一位73岁的老伯砍掉的。至于原因,老伯说,这棵树前的田地里,是他辛苦种下的荞麦,但是一年又一年,荞麦一次又一次地被摄影师和游客踩踏。今年,自然也没幸免。老伯心想,这树歪歪的,不值钱,游人图新鲜来拍照,损害了他的荞麦,干脆砍砍掉算了。
友人在微信中说:老伯不懂我们认为的风景,不知树的珍贵,一气之下砍了树,我们也不忍责怪。只是遗憾的是,这道风景就这么消失了。
仔细想来,这样的事情在当下,又何止偶然。
如今,乡村田园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人们奔着山里海岛一路欢歌。以“好奇”和“天真”的名义,常有人见到果实就摘,见到花儿就拍。更有人早把文明习惯丢在脑后,随手抛撒垃圾,随意踩踏田地。
殊不知,果实不到季节不该采,油菜花儿开完要结果,庄稼的功能不光是风景,还寄托着农民丰收的渴望。
深秋时节,水雾迷蒙。以树为前景,这片山水分外迷人。
浦江的这棵歪树之所以被砍,便是因为游客、拍者的眼里只有风景,无视了老伯“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恣意地踩踏荞麦田。老伯心生怨气,愤而砍树了之。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从未像现在这么靠近过。城与乡的种种藩篱都在打破消解中。只是,人心之间的距离,依然要靠现代文明向农村的延伸来拉近,彼此间的尊重更是不可或缺。
如果我们爱这道乡野风景,为何不连这里的人一起爱呢?
但愿从今往后,更多“共籽树”的命运会被改写。(记者 邓国芳 原载“浙江新闻客户端”)
征稿启事
浦江一株“故事树”的意外之死,在宜昌人的朋友圈引发了热议。为了发挥“他山之石”的“攻玉”作用,三峡日报从即日起开始征稿活动。
一、征稿主题
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提升宜昌人的文明素养,加强宜昌的生态保护,促进宜昌的乡村振兴。
二、征稿内容
1、感言类。由浦江“故事树”引发的关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明素养方面的感想与思考,每篇三五百字为宜。
2、故事类。结合亲身经历,寻找或讲述宜昌的“故事树”,及其故事发生地的某人、某事、某现象,力求有图有故事。可以揭短亮丑,也可以褒扬先进。文字长短不限,讲清楚即可。
3、建言类。针对宜昌的各类“故事树”及其不同表现,以及“故事树”发生地的不同状况,分门别类地提出治理的看法或建议。不要求条分缕析,管用就行。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12月中旬
四、投稿方式
1、通过“三峡宜昌”客户端(宜点通)投文或投图
2、通过邮箱投稿,发送文图至:sxrbbjb@126.com
三峡日报及其双微、各市级新媒体将开设专栏或专题,对征稿进行择优刊发。征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活动结束后将对优秀作品或建言给予适当奖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