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大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秭归县902名五级人大代表分成59个代表小组驻扎基层一线,助力精准脱贫。基层人大代表中涌现了一批产业脱贫“开路人”,引领全县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
“土老汉”打造“洋”果园
海拔1200米的磨坪乡龙潭坪村,有39年的烤烟种植历史。初秋时节来到这里,放眼望去不再是满眼的烤烟,取而代之的是满坡长满刺的火参果、拇指大小的西瓜、金灿灿的金橘瓜……吴吉轩,一位朴实的“土老汉”,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的创富之路。
随着国家烟草种植计划的收缩,龙潭坪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县、乡人大代表吴吉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领当地村民上重庆、下武汉、跑江西,探索出一条“洋”瓜果种植之路。
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仅贫困户种植火参果的销售额就达200多万元。村民吴吉林是拇指西瓜种植大户,今年预计带动贫困户销售金额可达100多万元。“种植特色小水果经济效益是种植烤烟的3倍左右,并且劳动强度不大,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轻松管理、釆摘。”村民谭东桥指着果园中一个个胖乎乎小刺猬似的火参果说:“一个果子在武汉超市中卖到10元钱。王昌泰在我的带动下发展了3亩火参果,1年还清了孩子读大学4年所欠的债。”
“猪倌儿”捧出绿色“金饭碗”
在该县梅家河乡,有一片人人羡慕的居民区。清洁沼气送家中,装灶烧气不花钱,绿色肥料免费用,柑橘树壮果又甜。
给居民免费送气送肥的,是县人大代表、秭归县山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梅俊。
2013年,商海中小有成就的梅俊选择回乡创业,并将先进环保理念带到大山深处的养殖事业。投资400多万元安装沼气发酵设施、雨污分离设施,免费为周边200家农户布设管道、购买沼气灶,提供清洁能源;免费安装管道将沼液泵到农户田间地头,为100亩土地灌溉增肥改善土质;每年免费提供700吨以上绿色有机肥,供周边1400亩土地使用,使用有机肥种植的耕地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
村民郑之农将沼气灶的旋钮开关轻轻一转,蓝色的火苗便呼啸而出。“再也不用买煤砍柴了,一年省下一两千元的燃料费。”
住在距离养殖基地不足100米的宋秀甲说:“虽然有这么大个养猪场,但这里一没气味、二没蚊蝇,三没污水下河,烧气用肥不花一分钱。脐橙甜度比别处高2%,绿色有机不愁卖,去年我家卖了4万元。”
“最受欢迎的猪老倌”用环保公益事业让群众用上了清洁能源,端上了有机种植产业发展的“绿饭碗”。
“椿姑娘”开创致富的春天
在梅家河乡三掌坪村,34岁的忆乡情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玉玲是市、县人大代表,更是人们口中的“椿姑娘”。她带领当地贫困群众发展香椿产业900多亩,并注册“勤味堂”商标,通过蔬菜深加工的方式,将以往变不了钱的山野蔬菜制成了麻辣豆豉、香椿盐菜、干洋芋果等近20个品种的山鲜美食,远销武汉、重庆等地,带动百姓增收达到300多万元。
“有了椿姑娘,脱贫致富养活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64岁的徐其凤和老伴都在合作社务工,老两口每年务工收入达2万多元。闲暇时间在家里发展了4亩香椿树,去年部分可以采摘,卖了几千元。老两口一算账,是种植玉米收入的8倍,希望今年宋玉玲再提供部分树苗,增加种植量。宋玉玲满口应承。
2016年,宋玉玲投资110万元购置蔬菜深加工设备,并通过电商销售、商超对接的方式让深山蔬菜“身价不菲”,方圆数里农户田间地头的山货全部变成钞票,户平增收5000元以上。
“我县半高山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瓶颈,香椿种植和蔬菜深加工产业效益明显,为我县半高山地区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金灿灿的光明道路。”秭归县人常委会主任郑之彪说。
在“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秭归县各级人大代表发挥引领作用,展现人大担当,涌现出了200多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助力7000多户贫困群众产业脱贫。 全县902名五级人大代表长期驻扎贫困一线,共走访了185个行政村的7218户贫困群众,开展帮扶调研2637人次,提出建议736条,落实帮扶项目64个,解决发展问题142条,在全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恪守为民情怀,坚定为民担当,展示了蓬勃昂扬的“人大力量”。(三峡日报 通讯员 郑家裕 周华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