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新:挖掘特色资源 擦亮生物产业发展底色

9月26日,邓子新院士在宜参加2018年湖北省科协产学研对接暨“海智专家荆楚行”活动。记者 严晓冬 摄

人物简介

邓子新,1957年出生,湖北房县人,著名微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现担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十个国内外刊物编委。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打开DNA硫修饰新领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300余篇研究论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瑞典国王奖等。相继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十大科技创新英才、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记者:欢迎您再次来到宜昌。邓院士也是宜昌的老朋友了,特别是这几年,您就生物科学领域的相关学术活动频频来宜昌交流指导工作,您感觉宜昌怎么样?

邓子新:非常好。我不光个人常来,也带过外国专家来宜昌很多次。我的感受是,宜昌发展变化真的太快了。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期来宜昌的时候,这里就是几条主路,中心城区规模特别小,一眼可以望到边的感觉。但这两年来城市发展变化巨大,从东站一路过来,感觉车开了很久都没到目的地,可见城区规模扩展幅度之大。城市交通便捷,有了BRT,绿化美化也无可挑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今非昔比。我一直很喜欢宜昌,这里的自然风光好,旅游发展好,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有我很喜欢的漂流运动,我觉得宜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记者:生物医药产业是宜昌重点打造的六大千亿产业之一,这几年,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多次在宜昌举行,这是不是代表宜昌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已经具备较好的空间和前景?

邓子新:宜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很扎实,安琪在酵母利用上全球第一,东阳光的红霉素技术不错,宜昌的酿酒业在国内非常先进。上次来宜昌,我还参观了安琪厂区。安琪酵母作为生物行业代表,他们做的工作跟微生物密切相关。这几年的微生物年会,安琪设置的微生物培养皿大赛活动就很有意义,不仅可以调动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对微生物学的热情、爱好,还能进行科普活动,吸引爱好微生物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参与中间,调动他们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可以说,宜昌以安琪酵母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全面开花,大有作为,引起了全国微生物界的广泛关注,宜昌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环境,有较好的氛围。而且现在人们都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的方式,只要产品和市民的需求契合,就很容易受到青睐,在这点上,我很看好宜昌。

记者:这次活动中,共有30个产学研项目、海智项目签约。 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邓子新:一项科技成果从研发到最后转化为生产力,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产业基础、家乡情怀、校友情怀等,需要找到适合双方的契合点。第一政府要重视,这点宜昌做的很好。不管是在企业落地,还是人才引进上,政策都很有吸引力。再一个是要有好的产业基础,要利用一些企业的现有资源,比如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成套设备等,吸引一些优质企业落户,让他们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还有就是资源的多样性,这也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要素,宜昌在生物资源多样性上有很大优势。这次活动宜昌能作为其中一站,也说明了宜昌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随着大家对宜昌各方面的了解,宜昌自身的优势会让更多人知道,到时肯定会有一些新型产业选择这里落地,我建议宜昌在认识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能跟武汉联动并错位发展,争取把资源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记者:您觉得宜昌在生物科技领域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邓子新:宜昌目前形成的产业状况我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但看得出政府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花的力气比较大。比如说制药、养生、保健等等,有一些产业发展甚至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此外,宜昌水资源丰富,生物类型多样,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富矿,还拥有一些特殊的资源。比如说一些特有中草药,稀有植物、植物共生微生物资源等,都有较高的研究利用空间和价值。通过开展类似的交流活动,让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到宜昌、认识宜昌、了解宜昌,提高对宜昌的兴趣,充分挖掘利用宜昌的资源,然后带项目到这里来,开展产业化方面的合作,让宜昌企业,特别是新型健康养生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实现技术和规模上的增长与突破。

记者:在推动本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邓子新:政府搭台很重要。我看到宜昌也有相关的产业园区和开发区,这很好。但如果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话,路只会越走越窄,不能持续发展。关键要把当地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起来,环境规范起来,没有好的环境,企业即使来了也留不住,留下了也发展不好。政府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人才的情况下,更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生物医药领域全球人才、技术、项目等交流与合作,让智力、企业、技术、资金联动发展。加大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力度,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实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和产业吸引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

记者:除了授课,您与您的团队未来会和宜昌在产学研领域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吗?

邓子新: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一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研究人员都是根据各个地方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对接。这个过程中,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暂时解决不了的科学难题或者技术问题,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逐一攻克,破解症结,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刚刚我也提到了,就宜昌自身而言,在生物科技领域,不论是龙头企业发展还是整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氛围,都是有环境、有气候的,开展产学研的条件相对成熟。我们欢迎宜昌相关的企业和我们多沟通联系,通过在企业专家工作站、建立研究院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我始终认为,产学研合作必须要坚持协同创新,坚持基础性研究跟应用研究对接,产业跟书本的研究进行互动,坚持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现有产业优势、项目、品种、成果需要找到对接的可能性。(三峡日报 记者 王莹 熊东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