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为了天蓝地绿水清

“截至8月底,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宜昌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9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铁腕治污,让蓝天白云成“新常态”

“让蓝天白云不再成为奢侈品。”今年以来,我市以“三治”“三改”“三禁”为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工业、城建、交通、农业和生活等全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市大气办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冬防期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精准调度各地各部门工作。聚焦工业、机动车船和扬尘三个重点领域,全市20蒸吨/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已全部淘汰清零……

统筹治理之下,换来的是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截至9月24日,我市主城区优良天数比例为78.4%,同比提升3.9%,PM10、PM2.5同比下降12.9%、7.4%。

“我们将加大投入,精准科学治霾。建立雾霾超级站、空气质量小型站和边界站,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理顺职责,协同治污。据介绍,冬防期间将宜都市、枝江市和当阳市纳入协同控制区,统一要求、统一调度。同时,我市积极争取把长江船舶污染列入国家大气专项,实行沿江城市联防联控。对于重点工作滞后、空气质量改善靠后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将被约谈和问责。

重拳出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近几年,宜昌的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成绩背后是我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努力。

黄柏河,宜昌的“母亲河”,承担着全市近一半人口的供水,该如何治理和保护?

2017年,宜昌出台地方性法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今年2月正式实施,从法律的至高层面保护生态环境。黄柏河治理和保护,从此有法可依。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在黄柏河流域展开试点。宜昌打破部门界限,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建立完善综合执法制度体系,成功化解了“九龙治水”的通病。

宜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方案(试行)》,设立市级生态补偿金1000万元,依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水质考核结果为依据,严格实施生态奖惩。

强化水质监测,宜昌安排资金800多万元在官庄水库、善溪冲水库、巩河水库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密切掌握水质变化状况,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紧抓不懈,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

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谋定而后动。今年6月,我市出台了《宜昌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试行)》,对全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行总体谋划。

摸清底数,按期完成农用土地详查工作。我市已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1910个点位、2165个样品采集。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6.48万公顷,耕地保护面积34.79万公顷。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目前,已完成全市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及工业园区土壤环境质量的898个地块调查,对重点企业、垃圾填埋场、渣场或尾矿库中符合监测条件的208个地块开展了土壤监测。各县市区政府与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宜昌加快实施工业土壤治理修复工作,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010万元,实施宜昌田田化工有限公司遗留工业场地治理修复等项目。

宜昌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回应老百姓所想、所盼、所急,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护岸、鱼翔浅底,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建成美丽宜昌!(三峡日报记者 赵璟一 李阳,通讯员 王晶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