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考察侧记
参会代表考察柏临河水体治理情况。记者 严晓冬 摄
昔日散乱的码头被绿色景观覆盖,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后,变身“花园式”工厂……9月10日,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现场推进会在宜昌召开。与会代表们进园区、入公园、到码头,交流经验、启发思路,共同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化工转型 助推高质量发展
“化工产业只有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才会有出路!”、“厂区里一点味道都没有,不愧是行业典范”……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听完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与会代表纷纷称赞。
园区内,临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厂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滨江绿地。9月9日,兴发集团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第一热电厂烟囱爆破拆除,也意味着兴发加快了绿色转型的步伐。
兴发集团的转型发展是我市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关停的34家企业已关停29家,10月份将再关停一家。
厂房可以拆除,但发展并不能止步。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内,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和三宁一样需要搬迁入园的7家企业中,有6家已经开工。
火热的建设现场,让主政一方的各地官员感受到了紧迫感。“震撼的参观现场,让我既感受到了环保方面的壮士断腕,又感受到了产业方面的凤凰涅槃,形势逼人、形势催人。”宜昌市点军区区长高杰说。
位于汉江边上的天门市,也面临着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据天门市长庄光明介绍,目前该市已经制订规划,将对三家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宜昌的做法非常值得天门学习。回去后,我们要像宜昌一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态环境。”
城市绿肺 馈赠健康红利
“垂柳丝丝,桂子飘香,荷叶轻曳,白鹭停在水中央,这里有满满的诗情画意。”柏临河畔,黄冈市黄州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刘恩峰面对眼前的生态美景,不禁感叹起来。
可他不曾想到,这条河流也曾“遍体鳞伤”,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
为了不负自然馈赠,宜昌毫不犹豫、绝不退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在整治不达标水体的战役中,不胜不休。
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宜昌先后整治非法排污口33个,关闭或治理畜禽养殖场115处,针对性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实施柏临河湿地公园项目……经过一系列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工程,今年7月,柏临河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Ⅰ类。
把水生态修复放在首位,宜昌城区11条、187公里不达标水体已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沿河无违法排污口的“三无”治理目标,卷桥河、柏临河等10条河流水清岸美,城区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人们漫步河畔,尽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健康红利。
“在这些城市‘绿肺’之中,感觉呼吸的空气格外新鲜,这是生态宜居最好的名片。”刘恩峰说:“宜昌正以实际行动,展示着在推进长江大保护中的担当、作为和贡献。”
废弃码头 变身“最美江滩”
初秋时节,凉意袭身。在枝江市一码头,前来散步、运动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三五成群行走在江边大堤上,好不惬意。
这里曾经是枝江最大的砂石码头,原有泊位4个,岸线423.5米,占地面积25亩,主要经营砂石、煤炭等散货。眼前的景象,很难将其与“灰尘满天飞、说话捂着嘴”联系起来。
自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枝江市一手做沿江码头堆场的减法,一手做复绿增绿的加法。一减一加,把原一码头区域岸坡治理和滨江公园建设有机融合,曾经脏乱无序的长江堤岸摇身一变,成为了枝江“最美江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随着“绿色指数”走高而不断攀升。
“全市共取缔码头216个,完成规范提升任务码头55个。”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朝晖介绍,目前,宜昌已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取缔码头全部做到码头设施设备拆除到位、现场清理到位、防反弹措施到位、植树复绿到位。
宜昌码头的整治经验,给了长江沿线其他县市负责人不少启发,同在长江边的武穴市长李新桥,看得仔细,听得认真。“在修订完善码头总体规划基础上,我们还要对长江岸线全线进行绿化和修复,将码头整治和岸线整治向纵深推进。” (三峡日报记者 熊东华 田小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