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力促穷村“完美逆袭”
——伍家岗区伍家乡的村级致富密码
共同村科技企业创业园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通讯员 李娇 摄
“有女不嫁临江坪,包谷面饭哽死人。”曾经,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联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谁都没想到,从2014年起,该村集体收入就过了千万元,跃居宜昌城郊第一村。
完美逆袭的,可不止共联村一个。去年,伍家乡的村集体收入达7600万元,16个村年平均收入475万元,其中共联村、共同村已过千万元。未来两年,共和村、共升村、旭光村也有望过千万元。“千万元村”扎堆,有何致富秘诀?伍家岗区委书记李向东说:“如果没有改革,只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乡村就没有今天的活力,更没有今天的发展。”
第一步:争取村级留用地
2005年,宜昌“城东生态新区”开建,伍家乡联丰村开始了城市化之路。渔塘填了,村舍拆了,菜地上起了高楼,村民搬进小区。
一个棘手的问题,让该区党政负责人眉头紧锁:没有土地了,农民怎么转产就业,村集体经济往哪找出路?
没有地,村集体经济就无从发展。彼时,从国家、省到市,都没有明确出台关于村级留用地的政策,周边各县市区也没有争取村级留用地的先例。伍家岗区党政负责人硬着头皮,决定“吃一回螃蟹”。
联丰村率先探索,向上争取到村级发展留用地,利用土地先后引进了晶海和中瑞两大仓储物流企业,每年可获得百万厂房租金收入。
有了先例,各村先后跟进。在十多年大拆大建的洪流中,伍家乡共征地4万亩,争取到村级留用地3000亩。有了这3000亩土地,共同村科技企业创业园、共升村都市工业园、共联村商贸大市场等村级产业项目拔地而起。
在伍家乡探索的基础上,2015年,宜昌市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和促进村级留用地开发利用意见的通知》,对村级留用地的指标、开发等作出明确规定。
去年10月,国土资源部到伍家乡调研村级留用地发展情况。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张宝新认为,伍家乡的留地发展模式,有力保障了集体经济的活力,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探索。
第二步:土地补偿不吃干分尽
有了地,没资金也无法发展。伍家乡党委书记岳宏军说:“钱的问题,比地更难解决。”
2005年,岳宏军还是该乡财政所所长。他回忆,当时伍家乡启动征地拆迁,村民都天天盼着土地补偿费。但区政府却作了一个“很得罪人”的决定:土地补偿费不能全部分光,要留30%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
伍家区政府组织专班,挨个到村里开屋场会,给村民们算长远账:“现在所有村的存款,总计才600万元,想修条路都修不成,难道要一直这样穷下去?”
几番下来,大部分村民的思想疙瘩解开了,村集体发展资金有了眉目。但还是有少数村民不配合:“周边县市区的土地补偿费都分完了,凭什么伍家乡不分?”
岳宏军说,为这件事,有村民把政府告了十多年。省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到伍家乡来调查,岳宏军去汇报时十分紧张。但最终这种管长远的分配模式,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共同村将2亿元村级发展资金,投入建设科技企业创业园。2015年底开园,吸引了创全电气、世纪联合等42只“金凤凰”入驻。去年,仅厂房租金就达1066万元。
而今,很多县市区到伍家乡考察,都感叹伍家乡敢于顶住压力谋长远的魄力和眼光。
第三步:“兄弟”抱团壮大村级腰包
“等这个标准化厂房建好了,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望突破300万元!”8月17日一大早,伍家乡灵宝村党支部书记王康军来到共升都市工业园,查看灵宝村落地在此的项目。对于这个“借腹”孕育的“孩子”,他格外珍惜。
“我们村有六栋三层厂房,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旁边是南湾村的,他们有1.6万平方米。”王康军介绍,共升都市工业园位于宜昌生物产业园、宜昌自贸区内,又紧邻汉宜路,建好后不愁招商。
南湾村、灵宝村是伍家乡仅余的两个农业村,两村收入总和,还达不到全乡的平均水平。而在这两个村,三峡移民就占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宜昌市总体规划中,南湾、灵宝被定位为生态用地,不能建工业厂房。如何将向上争取到的3300万元移民后扶资金,以项目形式落地?“共升村的都市工业园,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可将南湾、灵宝这样的限制开发村引进来。”去年6月,共升村党支部书记张学荣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想法,得到大家认可。
去年7月,南湾、灵宝两村与共升村签订共同开发协议,约定项目投产后,共升村从各村经营总收入中分红25%。
同样存在无地发展问题的旭光村、汉宜村,也“飞入”共升都市工业园。这些飞地经济项目建成后,又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
第四步:股改分红力避优亲厚友
“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种了半辈子柑橘的共同村村民陈华喜说。
去年7月,共同村作为宜昌村级股改试点,首次实现配股分红。1885名村民“变身”股东,分享501万元。按人头股加农龄股,陈华喜一家7口拿到580多股,共分得17400多元。
岳宏军说:“股改涉及利益分配,必须保障公平,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在股民认定时,共同村初报2388人,经过多轮村民大会审查,最终确定的股民只有1885人,筛选掉了503人。
共同村的村干部都以普通村民身份参与分配,不搞所谓的“优质股”。按规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不能成为股民。共同村社会事务主任陈勇的媳妇,是仁和医院的聘用工,非正式职工,如果变通一点也能成为股民。但陈勇给媳妇做工作,让她退出了股民认定。陈勇说:“全村像我媳妇这样的情况,有20多人。我是村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规定,不能松口。”
谈到未来,岳宏军说:“过去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很大隐患。我们要求村一级的资金、人员、合同、项目等,都由乡政府审查备案;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全部公开;村会计由乡财政所面向社会招聘,下派到村,并直接管辖,确保集体资产颗粒归仓。”(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