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激活峡江大地 涌动一江春水

宜昌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

寥廓江天风帆劲,弄潮涛头正当时。连日来,“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在全市上下推开。干部进企业、访车间、解难题、谋发展,受到企业界好评。

今年1至6月,宜昌累计开工重点建设项目140个,总投资1087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迅速转换的背后,是放管服改革催生的磅礴力量。

市委、市政府要求,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1

大统一 市场活力全面迸发

【改革透视】

项目建设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建设项目投资成本高、报建评审环节多、图审时间长等矛盾和问题,宜昌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对企业开办、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实行全流程、全链条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投资项目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和羁绊,促进项目快开工、快落地、快投产。

企业开办“多证合一”。在全省“27证合一”的基础上,对整合事项清单实行“27证+N”的动态管理模式。首期公开的商事登记“多证合一”整合事项清单共有43项,增加了16项。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开发工商办照“一点通”自助服务平台,对企业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注册登记、刻章备案、申领发票、社保登记3个工作日完成,银行开户2个工作日完成,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双下降。推进“证照分离”。在高新区对涉企经营的60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取消一批、备案一批、告知承诺一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一批、强化准入管理一批”方式,着力解决“准入容易准营难”“准入不准营”问题。

项目建设“多评合一”。将项目报建中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8项技术评估评价,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审批、统一反馈”的联合评估模式,流程压缩为4个环节18个工作日。高新区推行园区区域评估,对每个园区统一编制地质灾害、矿产压覆、水土保持评估评价报告,实行“一次评估、长期利用”,评估评审费用由政府买单,极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施工许可“多审合一”。出台《宜昌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数字化“多审合一”实施方案(试行)》,对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规划审查备案、消防设计审核、易燃易爆等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实行“多审合一”。开发“多审合一”数字化审批平台,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全省27家图审机构均可在宜昌执业。今年来已实行“多审合一”项目10个,完成8个,首审和复审时限均在法定时限内压缩30%以上。

竣工验收“多验合一”。制定出台《宜昌市建设项目“多验合一”实施方案》,整合竣工验收流程,将规划、消防、人防、水利、园林、国土、住建等多部门独立实施的专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改为“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今年来完成“多验合一”项目4个,正在实施12个。

【案例点睛】

“没想到这次验收这么快就办完了,项目这么快就进行了投产。”伍家岗区统领傢俬城项目负责人庞永喜惊喜地说,“以前项目验收一般要个把月,有时一整改就是几个月,现在各部门集中踏勘、现场办公,联合验收,特别是对不涉及质量安全的小问题可由我们项目单位承诺进行整改到位,让项目先投产,大大为我们项目节约了成本。”

据悉,今年,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市政府还推出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企业在完成用地预审,按照政府职能部门告知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即可开始工程建设。

宜昌发出首张“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

7月11日,在宜昌自贸片区(高新区)办证大厅,第一张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的施工许可证向宜昌市天济药业有限公司正式发出,标志着“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措施落地实施。该改革举措可让项目提前近一个月时间开工,促进了项目早投产、早收益。

2

大数据 智慧政务持续发力

【改革透视】

政务服务的高质量,是吸引项目投资的基础保障。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和难点,坚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标准,精准施策、重点发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政务服务高地。

宜昌推行“一窗受理”。对政出府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分散设置的服务窗口整合成“投资项目”“商事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综合受理窗口,将项目建设事项模块化整合成项目准入、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验收复核四个阶段,抓牢涉及安全等重大影响的施工许可和复核投运两个关键环节,以“一窗受理”为切入点,倒逼部门衔接管理制度、整合办事流程,推进部门协同作战、集成服务,实现从申报到投运许可全流程网上申报、“一窗受理”。

推行“一网通办”。运用全省投资项目联审平台,对工业及重点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实行“数据共享、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推行帮办代办。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代办制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专业化服务。各地公布帮办代办事项目录,组建专业化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无偿帮办服务。市县政务服务帮办人员达96人。同时,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模式,变“少跑腿”为“不跑腿”。截至目前,邮政快递服务全部进驻市县15个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加强跟踪督办。推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市本级29名厅级领导同志,共联系重大项目49个,定期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运用市级重点项目跟踪平台,通过视频图片实时督办项目建设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进展滞后的,强化追责问责,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案例点睛】

“您来,我们真心欢迎!”8月7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银华对前来走访的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总工会党组书记罗志勇竖起了大拇指,并介绍了企业正面临的融资难、高精尖人才招聘难、原材料供应短缺等情况。罗志勇现场“接招”,承诺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并看望慰问了企业困难职工。

自宜昌市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企业摸情况、找问题,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目前对接工作都已经完成了,8月份资金就能到位。”宜昌神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正兵说。实体经济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问题,因为筹集资金受阻,付正兵急得整夜睡不着觉。彷徨间,对口联系该企业的市政府研究室干部来了,立即与银行和市政府金融办等相关单位对接,帮助协调解决融资贷款难问题。

7月27日,宜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在走访中了解到,宜昌富豪家私有限公司仍然存在“门前排水不畅和道路清扫不到位”的问题,双方现场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与西陵区政府进行沟通,目前已纳入改造计划。同时,针对企业提出的“8、9号厂房无规划许可证问题”,已联系市规划局征求意见。

截至目前,宜昌92个市直部门均已到对口联系工业企业走访调研或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各市直部门共上报活动领导办公室228个问题。其中120个通过复核的问题均已转交各专业协调小组以及相关责任单位承办,另有28个问题已告知相关单位需进一步完善后提交。剩余80个问题中,有78个问题联系单位已协调解决或正在协调解决,另2个问题因企业认为解决成本过高或政策性限制现阶段暂时难以解决。

宜昌自贸区出入境自助服务区

3

大监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改革透视】

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宜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健全监管机制,致力改善营商环境。

实行全程监督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和部门职责分工,相关部门同步跟进,开展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服务和现场指导,督导企业按照设计要求、承诺标准开展施工。对违反承诺涉及质量安全等无法通过整改解决的严重违法承诺现象,实行“零容错”,责令其停工整改。

探索推进“互联网+”监管。按照“该管的要管得更科学、更高效”的要求,利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推进实施智能化监管,促进监管方式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建立完善“一单两库一表一细则”,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宜昌高新区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涉税执法容缺纠错机制,自推行来,共避免直接税收风险625万元,减少税收损失295万元。开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开通举报受理、线索征集功能,鼓励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参与市场监管,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

推进信用监管。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承诺制度、行业领域红黑名单制度,建成覆盖市县两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与省平台对接共享。宜昌高新区归集市场主体工商登记、政府监管、司法裁决等信息,为全区23700多家市场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商、税务、安监、住建等部门还建立惩罚性赔偿、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一批不良信用主体在融资信贷、招标投标、出境出行、高档消费等方面受到限制。

【案例点睛】

宜昌高新区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涉税执法容缺纠错机制,共避免直接税收风险625万元,减少企业税收损失295万元。

为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高新区税务部门创新推出“容缺受理服务”,对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项时提供的非关键性资料缺失或有误,经纳税人申请,税务机关允许纳税人承诺事后补齐所缺法定申请材料,预先受理和审查,予以办理相应涉税业务。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培植市场主体,为创业者“松绑”,还对自贸片区企业推行“容错机制”,纳税人因初创期经验不足、改革先行先试、政策规定滞后、理解偏差等因素影响,办理涉税事项出现失误,导致税收漏报或者程序缺失,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原则的非主观故意行为,税务机关不作负面评价,引导纳税人及时纠错改正,并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该局还成立专班对接自贸片区,确保服务接地气有依靠。采取对图锁定、实地踏勘、逐户核对,摸清自贸片区企业底数,先后利用纳税人学堂和QQ群、微信群等媒介培训辅导税户7500多人次,让纳税人快速适应自贸区规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